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中段阿克达坂至喀腊大湾一带的各类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史模拟揭示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中生代以来的隆升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5次构造隆升事件:222~186 Ma(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144~13 Ma(早白垩世早期)、103~82 Ma(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45~27 Ma(始新世到渐新世)和22~7 Ma(中新世)。热史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北缘新生代以来隆升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新生代初期,阿尔金北缘整体隆升较为缓慢;始新世到渐新世,具有西快东慢的隆升特点;中新世以来,阿尔金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区域隆升事件,该隆升事件在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呈现出起始时间东早西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说到黄山、泰山、华山等这些名山,可谓尽人皆知。但要问到它们是属于哪种地貌景观时,恐怕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事实上,在我国,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到处遍布着这类地貌——花岗岩地貌。2008年7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江西三清山就属于一类景色奇绝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史中,花岗岩是如何形成的?其地貌又有哪些类型和形态?  相似文献   
23.
刘里斌 《科学通报》1990,35(3):216-216
一、模拟的地质模型及原理 1.埋藏史 是恢复地层在不同的埋藏深度下的厚度。对于不同岩性的孔隙度随其埋深变化而不同.采用如下公式:  相似文献   
24.
《科学世界》2006,(4):54-58
古人类学家摆弄着一块块化石,研究着一个个头骨,从中解读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秘密。分子生物学家却发现,原来人类演化的秘密隐藏在DNA中。从一个线粒体、一条Y染色体就可看到人类演化的足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5.
孔雀河地区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孔雀河地区各构造单元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矿物包裹体、EASY%Ro等方法。结果孔雀河地区古生代地温梯度大于中生代,新生代地温梯度最低,地温梯度演化历史呈现缓慢下降的特点;总结出3种类型烃源岩生烃类型:①古隆起区早期一次生烃型;②草湖凹陷持续生烃型;③孔雀河斜坡一次生烃过成熟演化型。结论古隆起区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在中晚奥陶世,孔雀河斜坡为早海期,草湖凹陷具有持续成藏特征,以上认识对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河东煤田柳林矿区主煤层煤层气地质演化史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煤层气演化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内煤层气的生成、赋存和散失等作用较弱;聚集高峰阶段内各种演化作用剧烈,是本区煤层气聚集的重要阶段;散失阶段主要发生各种散失作用.此外,研究区西南部是煤层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7.
济阳坳陷煤系构造-热演化史对煤成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阳坳陷古生界煤系地层发育,具备形成煤成气藏的条件。通过分析该区煤系地层构造一热演化史对煤成气生成、聚集的影响,指出二次生烃对煤成气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并依据地层构造史划分煤成气成藏模式,探索成藏规律,为煤成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8.
研究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龙马溪组第一段下亚段-五峰组主力产气层的有机质演化历史.在15口钻井岩心薄片的沥青反射率测定和地层厚度趋势法估算喜马拉雅期的地层剥蚀厚度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软件对20口完钻评价井和24口人工虚拟井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1)页岩的沥青反射率在2.15%~4.57%,平均等...  相似文献   
29.
自贡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四川盆地,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之美誉.  相似文献   
30.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曾经的海洋崛起为世界屋脊。地质的变迁犹如一幕漫长的戏剧,在这片大地上无声的上演,在地质演化史上,随意的一个岩层、一个样品动辄几百万年,甚至数亿年。跟漫长的地质演化史比起来,人的一生转瞬即逝,谁能将几十亿年的历史掌握在自己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