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2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352篇
系统科学   298篇
丛书文集   344篇
教育与普及   2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7篇
现状及发展   6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058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822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51.
介绍了微段渐开线齿廓形成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微段渐开线齿廓以凹凸方式啮合时其曲率半径相等及其接触应力嘶很小的原因.同时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微段渐开线的弯曲强度,并与相同情形下的渐开线齿轮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微段渐开线齿廓的弯曲强度优于渐开线齿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2.
多相流流型识别技术与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油气水多相流混合物在管道内流动时的多传感器信号--压力和压差信号,建立特定流型的识别规则,采用学习矢量量化模式分类器作为未知流型的分类器,根据数据融合的技术思路获得了油气水多相流的流型在线识别技术。通过系统集成的手段,利用微处理装置研制出了流型识别系统。该识别技术具有置信度高、容错性好、性能稳定、降低了对单个传感器的性能要求等优点。该识别系统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不改变管道的截面结构,可以处理非快速变化的瞬态流动,测量误差小于10%,并具有连续工作、定时打印、信号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一种以钴为催化剂在500℃自升压力下原位合成碳纳米管的新方法。考察了碳源与催化剂的添加比率对产物的收率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己烷用量的提高,碳源转化率先提高后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得到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在20-40nm之间,管长为数微米。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产物中炭的石墨化度较高,金属钴主要以立方晶型存在。  相似文献   
154.
煤储层的吸附特征实验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煤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等温吸附实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煤的吸附性能受到煤的变质程度、储层温度、储层压力以及煤中水分类型及水分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践证明实验结果接近现实。本实验获得的参数对煤层气资源的选区、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湍流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标准κ-ε模型、RNGκ—ε模型结合壁面函数以及低雷诺数κ—ε模型,对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流场的平均速度、湍动能分布和Nu数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此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湍流模型都未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冲击射流场的流动特性与传热特性,其中标准κ—ε模型和低雷诺数κ—ε模型的结果很差,而RNGκ—ε模型的结果与其它两种模型相比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156.
层流预混V形火焰中的湍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火焰中的情况, 发现即使层流预混V形火焰中也存在着强烈的速度脉动. 这种速度脉动与预混可燃气的当量比(化学反应因素)密切相关, 而受来流速度的影响较小. 火焰中心区速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呈“平顶型”. 分析认为火焰与流动的相互作用不仅在流场大尺度空间内影响火焰特性, 而且在火焰中小尺度空间内也存在着火焰(化学反应)与流动的相互作用, 其结果之一就是在火焰中产生小尺度湍流, 这种小尺度湍流将在火焰中小尺度空间内影响火焰特性.  相似文献   
157.
高速泵内三维非定常湍流激振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一高速泵系统的诱导轮叶片在实际运行时出现裂纹断裂现象,利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和RNG湍流模型,并在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间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建立交互界面,对高速泵内多级动静干扰引起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诱导轮内部流体压力脉动的主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诱导轮全流道内流体压力脉动的频率成分一致,在某一转速范围内出现与叶片固有频率接近的频率成分,它是造成诱导轮叶片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说明利用滑移网格技术及RNG湍流模型,可以模拟三维非定常湍流的激振问题。  相似文献   
158.
发汗冷却湍流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验证湍流二方程模型在数值模拟发汗冷却过程的适用性,在PHEONICS3.3软件平台上采用两层k-ε湍流模型对无发汗冷却和有发汗冷却时的矩形槽道内湍流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发汗冷却使得边界层显著增厚,壁面摩擦阻力因数大为减小;随着冷却气体流量的增加,壁面温度和局部对流换热系数都大大下降。在注入率为1%左右时,发汗冷却段的壁面温度相对值降到了20%左右,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相对值降到了50%以下。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已有关系式符合得很好:注入率在2%以内时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59.
灌注桩采用桩端压力灌浆新技术后,能大幅度地提高基桩承裁能力,减小其沉降,在工程中已运用多年,但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其对不同地层的适应性是不同的。根据某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现场试验,对桩端压力灌浆技术在卵石层中灌注桩的运用效果其及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0.
在阐述图书馆激励管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实施激励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