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60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榆阳区是陕西省畜牧业基地,草原面积辽阔,鼠类对草原资源的危害相当严重,今后应加强草原鼠害防治力度,把草原病虫鼠害防治纳入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不断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2.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tudies, terrestrial ecosys- t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uncertain ecosystems in the current carbon cycle studies owing to the complex- ity of its underlying surface and intense disturbance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1], hence depth studies of it serveas a key in seeking for the “missing carbon sinks” of at-mosphere.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oil organic carbonreservoi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bon reservoir inthe system, its carbon …  相似文献   
43.
概述了德格县草原资源及建设情况,分析了草地退化现状及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草地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4.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跨5个纬度带,兼跨长江、淮河、新安江3大流域,境内山丘、平原、湖泊、盆地镶嵌交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安徽全境成了自然资源的宝库.  相似文献   
45.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生物、化学改良对重度盐碱化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持水特性及供水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生物、化学两种方式改良后,耕层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水分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生物、化学改良后,0-20cm土层土壤微结构中大粒级颗粒含量增加,小粒级颗粒含量减少,土壤比表面值降低;土壤持水力降低,但有效水含量和比水容量增加,土壤供水能力增强。化学改良效果要好于生物改良。  相似文献   
46.
以草原沙蜥和避役的骨骼解剖为素材,证明它们是较原始的蜥蜴,两者共同的原始性为:颞窝宽大,顶骨呈板状,牙齿三尖,下颌板骨前端参加下颌联合,环椎的间椎体同神经弧松散结合,荐椎无分化,尾椎脉弧呈Y型,腕骨超过9枚。各自的原始性状:草原沙蜥为顶骨孔发达,上颞骨存在,腭部骨片未退缩,而且排列位置未变。避役为上颞弧由后眶鳞骨构成。归纳喙头蜥、(?)鳞蜥、草原沙蜥和避役的骨骼结构,为原始蜥蜴特征提供新的证据。同时分析了游舌部蜥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47.
不同轮割制度对内蒙古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试验设计结合室内分析,探讨了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建群种的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不同轮割制度对割草场产量、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一年割2次的利用方式在短期内生物量收获较大,但这种状态较难持续;完全围封不利用也不利于草场恢复;一年割1次的适度刈割制度在当地较为合理,但是连年刈割会导致草场营养贫瘠,植物补偿现象减弱.越高频刈割对大针茅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越严重,产量明显减少,重要值下降,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种群则相反;随刈割频度的增高根茎禾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上升,丛生禾草下降,二者明显互补.刈割对土壤和植物的N素质量分数影响最明显,连续刈割3年的土壤有效N质量分数较对照区降低18.62%,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效p,K质量分数也分别下降8.79%和1.93%.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类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均为0~10cm层多于10-20cm层.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以及微生物总数量的峰值出现在春季,而放线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秋季.  相似文献   
49.
近几年来,在省、州的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始终把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组织实施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多种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围封转移战略。第一步三年奋斗目标,2005年是实施围封转移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开局之年,要按照州委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一转双赢”目标,把围封转移战略实施推向新阶段,开创牧区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方面,各类项目的布局要进一步集中,转移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下大力气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要把生态民建设与转移牧区人口相结合,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城镇生态防护体系和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与原有重点项目区的完善提高结合,尽可能提高综合效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实现永续作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生态建设研究成为,我州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拓宽了同外交往的渠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改善我州草原生态环境状况,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切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50.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其中《春笋》、《小池塘》、《草原的早晨》这几篇课文不谋而合地采用了比拟手法,都用一个“醒”字开篇,生动传神。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这三个不同的“醒”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