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9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回灌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垃圾渗滤液经反渗透处理后产生的浓缩液进行回灌处理,研究了浓缩液回灌对COD和NH3—N的去除情况、水力负荷和回灌次数对浓缩液回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液回灌对COD和NH3—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浓缩液回灌出水稳定后,COD去除率为81.6%,NH3—N去除率为70%.回灌浓缩液的水力负荷从32.38 mL/(L.d)上升到202.36 mL/(L.d),COD去除率从94%下降到70%;随着回灌次数的增加,COD去除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2.
用Fe2+/O3对垃圾填埋场后期渗滤液的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微孔扩散式接触反应器对Fe2 催化臭氧化预处理垃圾填埋场后期渗滤液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Fe2 ,对臭氧氧化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 r)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当臭氧流量为8.89 mg/m in、Fe2 添加量为10 mg/L,经90 m in处理后,模拟废水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5/CODC r)可由初始的0.17提高至0.35,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渗滤液的色度、浊度、腐殖酸和悬浮物(SS)也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33.
氨吹脱/投炭SBR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吹脱/投炭SBR/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试验中研究了氨吹脱单元中pH值、气液比对氨氮去除的影响,探讨了投炭SBR单元中粉末活性炭浓度对COD去除率,进水氨氮浓度对氨氮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全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BOD5、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9%,94.0%,98.7%,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的Ⅱ级排放标准.两级氨吹脱与投炭SBR组合工艺处理低有机物浓度的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4.
为了研究复杂环境下矸石山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将多维分形理论应用于地下水污染状况的预测,借助于仿射映射.构建了地下水污染的多维分形模型。利用抚顺市某矸石山周围地下水质的检测数据,对SO4^-2离子含量的等值线分布进行了多维分形预测.并对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检测数据相吻合,并且预测结果反映了地下流场和地表状况对地下水污染的综合作用,因此采用多维分形的方法预测地下水的征;染状况是可行的。针对矸石山附近存在冲沟、积水池等复杂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多维分形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5.
主要介绍垃圾渗滤液的相关处理工艺,分析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特点,概述垃圾渗滤液的危害。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工艺过程,了解不同处理工艺的优缺点,为更好地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垃圾渗滤液的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6.
采用厌氧生物滤池(BF)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以实际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在连续进水条件下,考察该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进水稀释倍率、厌氧/好氧(A/O)回流比和C/N比值对其硝化与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稀释10倍的渗滤液时,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65%附近,回流比和C/N比值对好氧的硝化与厌氧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很小;在处理稀释5倍的渗滤液时,提高C/N比值能使厌氧反硝化能力增强,有效地消除亚硝氮的积累.渗滤液中有较高的浓度的氨氮与有机物负荷,容易对硝酸化菌产生抑制作用,使膜出水的亚硝氮积累明显,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69%~78%和46%~50%.  相似文献   
137.
以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渗滤液中氯离子对有机物电解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电解去除率随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氯离子初始浓度和渗滤液COD等工艺条件对氯离子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氯离子初始浓度在较低的范围内时氯离子对COD的去除比电耗的影响作用较明显,当渗滤液中氯离子初始浓度大于12.5 g/L时,COD的去除比电耗随氯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在电解处理低COD渗滤液时氯离子初始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8.
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混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混凝沉淀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混交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综合分析了实验条件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的影响.所考察的因素对CODCr去除率影响的次序是:PAC投加量>搅拌时间>PAM投加量;优化后的实验条件:PAC投加量1200 mg/L,PAM投加量5 mg/L,搅拌时间为5 min.在优化后的混凝沉淀条件下,混凝出水CODCr去除率为60.72%,水质接近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渗滤液排放限值二级要求.  相似文献   
139.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渗沥出来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拉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用电絮凝技术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能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当电絮凝时间、电流密度、PH不同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也不同。当电解时间为10min,电流密度为12A/dm2,PH=8.1时,渗滤液中COD去除率为77.8%,电解后渗滤液水质能达到污废水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0.
以聚苯乙烯(PS)微塑料(MPs)为例,分析其在渗滤液中的老化规律以及老化过程对抗性基因(ARGs)的富集效应及富集机制。结果表明,90 d老化后PS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基团增加。渗滤液中的PS微塑料表面可选择性富集ARGs,并且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富集程度增加。进一步采用微生物属?ARGs共相关网络和基因表达等来揭示PS微塑料富集ARGs的机制,证实PS微塑料表面形成的生态位具有更为密切的ARGs?微生物关联关系,并且参与ARGs调控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