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本文试图从孤独角度分析<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形象.由于海丝特背叛了婚姻,危及清教统治秩序,她不可避免地被作为道德训诫和宗教惩罚的对象,从主流社会被分离出来;周围人群所代表的传统道德、舆论将她从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排挤出来;丁梅斯代尔人性上的脆弱加剧了海丝特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在七年艰苦孤寂的生活中,海丝特并没有向现实屈服,她背负着沉重的耻辱,站在独立生活的角度不断反省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并接受了时代的民主呼声,开始了一种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反抗道路.  相似文献   
32.
陈姝君 《科技信息》2007,(24):184-185
自从第一批清教徒在美洲新大陆扎根以来,清教就影响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禁酒运动就是其中之一。禁酒运动是19世纪兴起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清教徒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禁酒运动对清教也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本文通过对禁酒运动的回顾,考察了清教在其中发挥地作用及其原因,以期说明清教与美国社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3.
一个饱经清教徒摧残的女性,在霍桑的笔下是那样的有格性,那样的有血有肉!如果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么《红字》中的海斯特毫无疑问便是早期清教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34.
佘丹清,男,1966年出生,湖南桃源人。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湖南省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主持人,国家教学团队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核心成员,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35.
安杨  吴琼贤 《科技信息》2011,(7):226-227
一六二零年五月花号在新英格兰登陆,清教徒在北美大陆弗吉尼亚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随之带来的清教思想也在这片大陆扎根。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迅速的传播。清教主义的传播和渗入伴随着早期的移民拓荒、定居北美的整个过程。清教思想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教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概念,也是一种观念,和一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美国的精神文化并对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和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受到清教思想影响下的美国价值观中的强调个人主义,勤劳致富,强烈的使命感,和重视教育。  相似文献   
36.
甘洁盈 《科技信息》2011,(16):I0132-I0133
从某种程度上讲,霍桑是美国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小说《红字》则体现了他的女权主义意识。正是由于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促使了他在《红字》中塑造了一个反叛女性。小说女主人公海丝特是霍桑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物。本文通过在特定的宗教背景———清教的影响下,对海丝特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析,从而揭示了霍桑在《红字》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37.
凯蒂本来是一个有着许多美好品质的南方少女,最后却由反叛传统走向了堕落和沉沦。在凯蒂这个人物的悲剧中,表现出了南方贵族的没落,表现出了南方文化特别是清教妇道观对妇女的摧残。凯蒂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8.
清教思想在17、18世纪的英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笛福所描述的鲁宾逊就是典型的例子,笛福把自己的清教思想通过鲁宾逊的各种行为来表现,从三方面即劳动观念、忏悔和个人主义展现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9.
安冰 《科技信息》2008,(20):170-170
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清教的认同与怀疑:一方面对人性恶与救赎之路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又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就整篇作品而言,后者占据了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40.
白秀峰 《科技信息》2011,(19):I0167-I0167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福克纳怀着无限悲怅悯恤描画了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小说中康普生太太是清教思想的忠实代表,是传统妇道观制造出的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她竭力以传统道德规范自己,维护所谓的"高贵"。然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旧传统压抑了她作为大家闺秀本应有的温柔、贤淑和慈祥,最后成为康普生先生所说的,一只快死的"蝴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