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针对热电厂冲洗地面煤灰废水的特点,利用天津大学自行开发的TD—1和TD-2型混凝剂对该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对其它常用混凝剂的试验比较得出:新开发的两种混凝剂配合使用,对原水处理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满足该厂回用水的要求。通过单因素试验  相似文献   
162.
选取了市售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自制聚合硫酸铁铝(PAFS)4种常用混凝剂对重庆某印染废水进行试验,探讨了混凝剂种类、废水pH值对印染废水脱色、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考察了自制PAFS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脱色、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排序为:PAFS>PAFC>PFS>PAC;在不调节原水pH的条件下,PAFS投机量为0.3 g/L时,印染废水的COD和色度分别达到最高为82.8%和86.6%;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助凝剂的用量为4 mg/L时,印染废水的COD和色度最高分别达到95.8%和96.6%.  相似文献   
163.
以甲基橙染料配置成模拟牛仔服水洗废水,考察PAC、FeCl3、PAM、FeSO44种絮凝剂对该废水的脱色处理效果,并研究了每种混凝剂的反应最佳pH条件。实验结果表明,PAC在pH值7.5时,最大脱色率为61.8%;FeSO4在pH值为11.4时,最大脱色率为43.3%;FeCl3在pH值为7.5时,最大脱色率为68.8%,而PAM在不同pH下的脱色率最高仅为23.8%。4种絮凝剂在中性条件下,FeCl3对甲基橙染料模拟废水处理效果最好,最高脱色率为78%;对COD去除率低,最高去除率仍小于60%;对浊度去除率较高,最高去除率均可达到80%~93.88%。  相似文献   
164.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硅氯化铝混凝剂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制备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Si/Al)摩尔比的系列聚硅氯化铝(PASC)作为混凝剂,进行常压干燥(干燥温度105℃)制备固体产品.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碱化度、Si/Al摩尔比对PASC的结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SC聚合形态结构取决于碱化度及Si/Al摩尔比的大小,随着B值增大和Si/Al摩尔比的减少,聚硅酸与铝离子及铝的水解络合铝离子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5.
试验以低浊度的某江水为原水,采用一种新型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Polysilicic acid,Alu- minium and Ferric Salt,缩写为PAFS)进行净化试验.通过试验测定投加不同Al与Fe物质的量的比值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混凝沉淀后水的余浊、色度、残余铝质量浓度及总铁质量浓度,比较了Al与Fe物质的量的比值对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的影响,及所表现出来混凝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了PAFS混凝机理是吸附架桥和电中和作用共同结果,初步验证了这种混凝剂处理低浊水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6.
混凝沉淀是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核心技术单元。在以黄河高浊水为原水的自来水处理技术中通常采用二级混凝沉淀工艺(一级采用高分子混凝剂,二级采用无机盐混凝剂)。本次生产性平行对比实验表明,相对于FeCl3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二级混凝剂,其药耗指标矾基减少75%,沉淀站出水残浊降低8%,混凝沉淀效果更好,但是余浊水质指标稳定性波动较大,同时PAC在冬季运行模式中,其混凝效果并不及夏季模式显著。  相似文献   
167.
疏浚工程遇到极细土颗粒时,土颗粒在沉淀池中难以沉淀,会重新流入河道,这将造成河道污染,工效降低。本文介绍了通过室内实验优选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效果较为理想。该结果也在现场工程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