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丛书文集   112篇
教育与普及   1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32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包裹体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包裹体技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确定油气的成藏期。在应用过程中,假设条件和涉及到的不确定因素(矿物的结晶温度、地表温度、埋藏史和热演化史)较多。由于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因素有误都可能导致不正确的结果,因而将该技术与确定油气成藏期的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更准确地确定出油气的成藏期。包裹体技术具有三大发展趋势:①与其他技术一同使用,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地质问题;②强化对有机包裹体的研究,定量研究石油包裹体丰度可以更好地确定古油水界面;③对有机包裹体成分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定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推测油气的充注史和确定砂岩储层的分割化。  相似文献   
42.
糖精钠和山梨酸电极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糖精钠和山梨酸在-1.6V处的还原进行分离和表征,为鉴定电极反应,推断电极反应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格列吡嗪片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为色谱柱(4.6mm×15cm,5μm),以0.05mol 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 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6nm。对格列吡嗪及杂质Z分别进行了线性、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以及溶液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4.
采用zorbaxSIL色谱柱、以二氯甲烷-甲醇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阔草清除草剂在玉米田土壤、玉米籽粒和植株上的残留动态,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阔草清在土壤、玉米籽粒、植株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00%~96.80%,90.30%~93.50%和84.20%~94.20%,阔草清在土壤中的半衰期(t1/2)吉林为12.1d。山东为20d,山东为20d,降解速度较慢;在植株中半衰期(t1/2)吉林为4.3h,山东为5.5h,降解较快。但在收获的土壤、玉米和植株中均未检出。说明其残留污染性很小,可以在玉米田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粉酶解产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him-pack CLC-NH2 柱为分析柱,乙腈与水(体积比为7∶3)为流动相,以RID-6A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测定了菊粉酶解产物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为菊粉酶解产物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与来源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研究了德兴斑岩铜矿床不同期次脉石英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覆体的特征,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估算了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等参数.结合花岗闪长斑岩与石英脉中石英氢氧同位素数据的讨论分析,对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流体的特征,石英脉中的包裹体记录了岩浆流体演化成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证实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流体而来,成矿流体演化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47.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扶余油层与萨尔图油层中有机包裹体有较大差异。扶余油层中有机包裹体量多 ,个体大 ,早期和晚期有机包裹体发出强的黄色荧光 ;萨尔图油层有机包裹体丰度不高 ,个体都较小 ,早期和晚期有机包裹体发出弱的浅黄色荧光。这说明萨尔图油层的烃类成熟度比扶余油层的烃类成熟度高。海坨子构造主要发生过两次成藏过程 ,早期在嫩江期末 ,晚期发生在明水期末至第三纪。扶余油层和萨尔图油层的油气来源不同 ,前者油气主要来自海坨子构造青一段烃源岩 ,后者主要来自乾安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48.
用HPLC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培养的黄芩中黄芩甙、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H条件下黄芩甙、黄芩素的含量呈现有规律性的变化.在pH=5.8时最大,为组织培养黄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建立了测定黄芩中黄芩甙、黄芩素含量的反相液相色谱法:采用ZORBAXSB C18(150mm×4.6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体积比60∶40∶0.2);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甙和黄芩素的含量;该法的RSD分别为3.6%和5.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和101.8%.  相似文献   
4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四川和广西产山豆根中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离子对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150×6mm i.d.),流动相为CH3CN:0.025mol·L-1(NH4)2SO4:SDS=34:66:0.6(W/W),用20%H2SO4调pH=3.0.同时对样品的提纯条件、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精密度与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产山豆根苦参碱含量为0.305%,广西产山豆根中苦参碱的含量0.210%.  相似文献   
50.
应用组合合成的原理,使用3种酮、5种胺和甲醛反应,在盐酸的催化下,一次性合成了15种Mannich碱。使用大孔季铵强碱型清除树脂有效地除去了产物中残留的强酸催化剂———盐酸。经GC/MS色谱分析可知,产物的量决定于胺和酮的结构。对称结构的酮(如丙酮)只能得到一种产物,而不对称结构的酮(如2—戊酮)可给出两种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