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00篇
系统科学   78篇
丛书文集   548篇
教育与普及   3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74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1033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822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深部复杂环境中热力条件下岩石破裂机理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采用统计方法对工程温压内花岗岩单轴、三轴压缩、三轴卸荷试验条件下宏观破裂特征进行了分区分析,并探讨了其机理。结果显示:低温低围压区(20~40℃、0~5 MPa)岩样以剪切破坏为主,伴有次级张拉裂缝。低温高围压区(20~40℃、15~30 MPa)岩样为剪切破坏,且随着围压升高,出现多个剪切破裂面。高温低围压区(60~130℃、0~5 MPa)岩样为张拉破坏。高温高围压区(60~130℃、15~30 MPa)岩样为剪切破坏。围压增加试样峰值强度明显增加,升温试样峰值强度变化不大。研究表明:在工程温压内,岩样性能主要受围压影响;温度对岩样破裂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低围压区。针对温压耦合条件,传统的考虑单一变量的分析结果偏于片面,而分区考虑双变量的分析结果更为客观合理;宜建立多破裂面复合型模型探讨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在不同对流换热方式的室内环境中对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等人体生理参数进行有效的预测,基于Fiala模型,综合考虑不同对流方式对人与环境换热量的影响,尤其是通过修正不同对流方式的对流换热系数、平均辐射温度以及服装热阻等,建立了室内对流环境中的人体热反应模型。通过将模拟值与文献实验值进行对比来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者高度吻合。在自然对流、混合对流环境下,平均皮肤温度预测误差以及受迫对流环境下人体大部分部位局部温度预测误差均小于1℃。所建模型可用于各种对流空调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参数预测,为新型对流空调系统设计、评估以及规范修正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生物反硝化法是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有效方法。鉴于生物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源不足的问题,选择甲醇、乙醇、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它们对反硝化的促进作用;同时研究C/N比以及温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乙醇和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均可获得较高的硝酸盐氮去除率。以乙醇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进行的最快,硝酸盐氮去除率高,中间副产物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积累少,是最优的反硝化碳源;C/N比对反硝化过程影响显著,C/N比越高,脱氮速率越快;另外温度对反硝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5℃、35℃时的脱氮效果远好于10℃时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旨在探明兰坪虫草子实体人工诱导培养的条件,为其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探明兰坪虫草子实体诱导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了不同培养温度和不同光照条件对诱导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实体诱导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OLM-2:20%鲜蚕蛹、3%麦芽糖、0.6%黄豆粉、0.05%石膏、0.1%MgSO4、0.05%KH2PO4、0.002%Vb1、0.004%烟酸、0.004%Vb6;子实体诱导的最适条件为,以昼温22℃、夜温16℃的温差刺激,及300 Lx弱光照每天光照7hr;培养20天后较高温度和较长光照时间(20℃,300 Lx每天光照12hr)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在最佳诱导培养条件下获得的人工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形态结构接近,但较长、较粗。  相似文献   
995.
温度的交替性变化对岩体内部损伤加剧,岩石损伤的积累与发展,导致高寒区岩土工程发生破坏失稳。选取花岗岩、砂岩进行不同温度循环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花岗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与温度循环次数的变化关系;对经历不同温度循环次数的岩石试件进行纵波波速测定,并引入纵波波速劣化度,定量分析温度循环对岩石的损伤。结果表明:花岗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逐渐减小,且与温度循环次数拟合关系可表征为负指数变化关系;温度循环条件下,岩石试件的纵波波速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循环初期,波速值变化速率较快,后期变化趋势基本平缓。试件纵波波速劣化度最大可达15.02%,表明温度循环对岩石产生明显损伤。研究为寒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试验依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紫外光及温度老化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CMA)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基于CMA与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对比分析,在紫外光老化方面,通过Verhulst生物模型建立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与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关系方程,提出紫外光老化速率评价指标,评价各项性能的紫外光老化速率;在温度老化方...  相似文献   
997.
以北京东灵山两种主要植被类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和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土壤为研究对象, 于2017年春季(5 月)、夏季(7 月)、秋季(9 月)和冬季(12 月)分别采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植物根叶功能性状、3种水解酶(BG, NAG 和 AP)及两种氧化酶(POX和PER)的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和矢量特征。结果表明, 白桦林和辽东栎林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和矢量角度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趋势, 且水解酶活性及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趋势与氧化酶相反; 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存在差异, 但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温度是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季节动态的重要驱动因素, 土壤 pH、土壤养分含量、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及细根生物量、细根密度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2001—2019年基于 MODIS获取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反演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N、TVDIE)及潜在蒸散量(PET)和实际蒸散量(ET)反演的作物缺水指数(CWSI),与土壤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适用于横断山区干旱监测指标,采用Mann-Kendall 检验等统计方法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干旱在不同土地类型、海拔和气象要素影响下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EVI反演的TVDIE与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高,更适合于监测横断山区的干旱情况.2)TVDIE监测结果表明横断山区近19 年来干旱变化情况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严重干旱主要集中分布在攀枝花市附近及湿热地带;北部则集中于三江流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附近及红原草原地区;干旱程度最严重的阶段是夏季,由春季逐渐向夏季过渡期阶段干旱面积明显增加.3)随海拔的增加,耕地分布多集中于海拔<3 000 m的地区,林地分布海拔为1 000~5 000 m的地区,草地主要生长于海拔>5 000 m的地区;19年来耕地、林地和草地中TVDIE总体呈减弱趋势,但处在高原过渡带及干热河谷周围的植被的干旱呈增加趋势.在生长季缺水期时,南部地区的植被、高原过渡带林地和北部高原的草地受干旱影响严重.4)TVDIE与日照时间的正相关性最高,与相对湿度的负相关性最高.气象因子对春初和秋末的TVDIE复合作用最强,大部分区域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9.
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基于锂离子电池热物性特征以及运行条件选择合理的热管理模式,是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文中分别构建了基于风冷散热的圆柱形单体锂离子电池以及相应的电池模组模型,从最高温度、最大温差以及温度分布均匀性等方面探讨了热导率各向异性对电池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热量传递过程以径向导热热阻为主导,直接决定单体电池内部温差以及电池模组中不同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从电池结构设计的角度而言,为了提高温度均匀性,在确保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电池层状方向的尺寸。  相似文献   
1000.
温度示踪法是渗流监测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能消除渗流方向影响的点热源渗流监测系统,选取传感?加热单元的集成方式、监测管几何尺寸、加热电压、加热时长4个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各类因素对点热源渗流监测系统监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文所采用的两种传感?加热单元集成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的监测结果;监测管几何尺寸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