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1.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区域, 其水循环的二元演化特征十分明显, 水资源的利用和循环转化关系极为复杂. 社会(侧支)水循环通量的膨胀几乎吸干了所有的天然径流, 工业、农业及生活排污致使水质严重恶化, 流域呈现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 传统的以天然水循环为主的“实测-还原”研究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水资源研究的需要. 以海河流域为原型对象, 通过科学抽象和理性思考, 勾勒出了二元水循环模式的系统图景, 分析了二元水循环的关键要素、平衡方程以及演变历程. 应用建立的二元水循环模式理论, 通过收集最新的数据资料, 研究了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十项关键要素的演化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河流域的健康水循环模式及其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42.
海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平原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并对区内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N、P、K及有机质)的丰缺现状、流域内的土地质量及土壤质量绿色农产品产地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获得的基本数据为流域内进一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地方病防控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可提高公众对土地质量现状的认识水平和保护耕地的意识,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一、黄淮海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黄淮海平原地跨冀、鲁、豫、苏、皖五省和京津两市,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2.7亿亩,人口近2亿。这地区的地理特点是:(1)气候属半湿润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0~15℃,每年无霜期175~225天;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光照充足。春季干旱,蒸发强烈;夏季东南湿暖气团和北来高压冷气团相遇,或沿太行山麓抬升幅合,形成暴雨。(2)黄河挟沙浓厚,历史上北行时淤塞了海河尾闾,南行时则祸害淮河。因此平原在孟津以下,北至天津,南至淮阴,不是一个凹面的汇水流域,而是一个隆凸的圆锥形三角洲,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黄河在两堤挟持下形成高悬之脊岭,南  相似文献   
44.
海河流域太行山前地带含水层具有巨大的储水空间和良好的调节能力,是一巨大的潜在地下水库.根据山前地带地下水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地下调蓄水库最有利的5处地段,并分别论述了各地下水库的分布、补给特点和调蓄能力,分析了建设地下水库相应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被严重超采利用,然而由于监测地下水储量变化的监测井数目有限并且分布不均,很难从流域角度把握地下水储量的空间变化趋势.本文利用GRACE重力卫星最新CSR RL05版数据反演推算了海河流域2005~2009年间地下水储量的空间变化,这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首先为验证GRACE反演推算结果的可靠性,将结果与该流域监测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然后对海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变化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与《河北省平原区地下水通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2009年时间段内海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变化均处于下降的趋势,变化范围在-10~-44 mm/a,大部分区域下降的幅度较大,以石家庄、邢台等地下降幅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6.
未来气候情景下海河流域参考蒸发蒸腾量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未来气候情景下海河流域参考蒸发蒸腾量的预估研究,揭示流域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文响应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为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根据海河流域及其周边共4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参考蒸发蒸腾量(RET),通过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实现HadCM3输出RET数据网格到站点的尺度降解,进而生成未来情景下RET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SDSM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用于未来情景下海河流域GCM输出RET的降尺度应用;虽然过去50年流域大部分站点的RET年值呈下降趋势,但SDSM模型预测的未来气候情景下大部分区域却呈增加的趋势,其中H3A2情景下增加量略高于H3B2情景,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量越来越大,以流域西北部边缘区域、滦河上游和下游以及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RET减少的区域在2020s时期主要位于流域中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到京津塘地区;RET季节值的变化同样具有很强的时空特性,而除了春季时在流域南部、秋季在2020s时期滦河流域下游和海河北系的东部部分区域、冬季在流域的西南部和东北部RET呈减小趋势外,其余RET则主要呈增加的趋势;同时研究表明未来情景下RET增加主要由温度的上升导致.  相似文献   
47.
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河流网络模型,并以海河水系为例,建立了2个网络模型:模型Ⅰ和模型Ⅱ。模型Ⅰ只包含自然节点;而模型Ⅱ既包含自然节点,也包含人工节点。针对河流网络节点和边的自身特殊性,提出了河流网络节点重要性的权值指标和边重要性的权值指标,并研究和比较海河网络的节点及边的重要性;最后,对所建河网模型和提出的重要参数指标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8.
2014年北部湾主要河流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入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主要河流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入海通量,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为该流域污染物控制和近岸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的丰、枯水期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主要河流防城江、茅岭江、钦江、大风江和南流江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入海通量进行监测。[结果]影响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有无机氮、无机磷和化学需氧量。丰水期各河流无机氮基本属四类或劣四类;无机磷除大风江属一类外,其余属劣四类;防城江的化学需氧量属劣四类,钦江属劣二类,其余属劣一类。枯水期各河流无机氮基本属四类或劣四类;无机磷除大风江属一类外,其余基本属四类或劣四类;化学需氧量基本属一类或劣一类。2014年广西北部湾主要河流的污染物入海通量为175 596.02 t,其中化学需氧量的入海通量约占污染物总入海量的59.1%,总氮约占37.8%,总磷约占2.0%,油类约占0.6%,重金属约占0.4%,硫化物约占0.1%。[结论]入海的河流污染物主要有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油类,茅岭江的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主要源于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源,油类主要源于畜禽养殖污染源;钦江的总氮、总磷主要源于畜禽养殖和种植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油类主要源于畜禽养殖污染源;南流江的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油类主要源于畜禽养殖污染源。入海的河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无机磷和油类的污染负荷较高,但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是无机氮和无机磷。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基于1998-2012年海河流域水质数据,从流域角度上探讨流域地表水常规污染演变特征,分析了全流域不同水期排污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受污染河长比例保持在约60%至75%之间。劣Ⅴ类水以及优于Ⅲ类水河长总数则呈现轻微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河干流及河口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异构体α-HCH、β-HCH、γ-HCH、δ-HCH和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p,p'-DDT、o,p'-DDT、p,p'-DDE、p,p'-DDD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河干流及河口地区的受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受有机氯农药HCHs异构体和D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