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济阳坳陷东部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水下沉积的标志(泥岩颜色和富存的古生物化石)和湖泊水流作用的标志(岩性和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石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岩心的沉积相序以及砂体的平面形态等),证实了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而不是陆上河流或冲积扇沉积。通过解剖济阳坳陷东部某油田馆陶组的沉积序列发现,在馆下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水下辫状河道:河口砂坝以及前缘席状砂等微相,这为渤海湾盆地新近纪古湖泊研究和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
《科技知识动漫》2007,(1):52-55
所发生的各种奇异事件,最让人费解的就是算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与轮船的失踪案了。在这里,船只神秘失踪、潜艇一去不回、飞机凭空消失……令这片海域拥有了“地狱之海”的恶名,被称为“最接近死亡的魔鬼海域”和“幽深的蓝色墓穴”。本期栏目中,我们将带大家前往百慕大三角洲,调查谜团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43.
前人认为Sunda盆地古近系Talang Akar组Zelda段主要为河流沉.本文通过对岩心的岩性序列与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组合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古近系渐新统Zelda段主要为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Zelda段沉积早期还发育代表盆地快速下沉阶段的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深湖以及浊积扇沉积.详细论述了Zelda段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4.
为了减小因溃堤洪水而造成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建立了能够模拟具有实际地形的溃堤水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采用HLL格式的近似R iem ann解计算界面通量,并利用TVD-MU SCL格式和H ancock格式将计算精度升高到二阶。对底坡源项采用分解法处理,对摩阻项采用了半隐式离散的方法来增加计算的稳定性。通过溃坝算例和混合流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谐性和健全性。该模型已应用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溃堤水流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具有实际地形的溃堤水流运动。  相似文献   
45.
黄河三角洲平原上的泄气坑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建华  周瑶琪 《科学通报》1999,44(11):1206-1208
黄河三角洲平原发育了一种奇特的沉积构造,其形态类似漏斗:平面上极圆形,圆形或近圆形,直径数厘米到20~30cm;下凹成坑状,深数毫米到20余厘米,中心有一直立细圆管(称为气道)直径数毫米到2cm深数厘米到10余厘米,坑的周缘或周缘某部分有时有一唇状突起(称为“唇突”);坑内缘常有由水平层理显示的圈环构造,坑中心有时有碳屑,植屑或暗色矿物,这种构造发育在粉砂(夹少量粘土纹层)中,其下往往有一层或多层  相似文献   
46.
鱼类应激时主要启动两种生理反应系统,即"交感-嗜铬组织"系统/和/或"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轴"(HPI轴)系统.在实际生产操作中,鱼类容易受到浅水暴露应激.为了探讨黄斑蓝子鱼在受到浅水应激后HPI轴是否被激活,本研究克隆了下丘脑中启动HPI轴活性的关键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基因,并检测其在应激前和受到浅水应激后不同时间点(0、20、40、60、80 mi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CRH前体的cDNA全长为1025 bp,编码170个氨基酸(aa),分别由一个信号肽(24个aa)、一个功能未知保守区(13个aa)和一个成熟肽(41个aa)组成;该CRH前体和成熟肽与其他鱼类的相应肽分别具有62%-98%和78%-100%的序列相似性.当鱼体受到短暂(4 min)浅水应激后80 min内,脑中CRH mRNA水平在应激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黄斑蓝子鱼在受到急性浅水应激后可能主要启动"交感-嗜铬组织"系统而不是HPI轴.  相似文献   
47.
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复杂,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淹模式。不同水淹模式分布发育于不同的微相单渗砂或叠置单渗砂层中,它们在注水开发中,由于油层层内或层间差异引发注入水线推进不均匀,造成油层内部或油层间纵向和横向层间干扰,形成中弱水淹或未水淹层。其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单渗、河道叠置渗水淹模式,注水开发水线推进时有不均,常在油层上部或叠置层间差异层形成中弱水淹层位;非主体微相席状砂渗、远砂渗注水开发水线推进差,常形成全层段弱水淹或未水淹层位。它们分别造成目的层段已动用油层和基本未动用油层的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部位。该研究以实例,具体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控制水淹模式的测井响应特点及其解释方法,阐明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48.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纪沉积时期古构造平缓,具备"盆浅湖阔"的古地貌特征;古气候以干旱到半干旱为主,母源区物理风化强烈,为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古水深约在10 m以内,相对湖平面变化相当频繁,水体来回动荡,说明柴西南区在古近纪具有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古地理环境。总体岩性以中—细砂岩、粉砂岩、砾岩和含砾砂岩夹棕红色泥岩为主,粒度概率曲线多呈现两段式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反映强水动力成因的沉积构造和生物遗迹化石。依据气候变化、相对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方面的耦合关系,可以将研究区古近纪浅水三角洲砂体形态分为树枝状、坨状和席状3种,大致对应于下干柴沟组下段、下干柴沟上段和上干柴沟组的砂体形态特征。砂体的分布主要受七个泉、红柳泉、阿拉尔、昆北和XI号共5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坡折带及其派生的挠曲坡折带的影响,并将断裂坡折带分为逆源型和顺源型2种,在此基础上建立柴西南区古近纪构造坡折带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49.
在储层构型方法指导下,以取心井岩心和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基础,借鉴现代沉积、野外露头成果,结合生产动态数据,综合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密井网条件下的三角洲砂体开展了精细的储层内部构型逐级解剖,并探讨了基于构型单元储层质量分布模式。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在河口坝复合体叠置样式研究基础上;按照"垂向细分"、"侧向划界"以及"平面组合"的思路,进行单一河口坝构型单元的识别划分;将研究区河口坝划分为限制性河口坝(PMB)和非限制性河口坝(DMB)。完善了单一河口坝构型模式研究,深化单一坝边界识别标志;建立了两种单一河口坝砂体内夹层分布模式。限制性单一河口坝内部夹层以泥质夹层为主,局部物性夹层,近水平状展布,将单一坝分为多期增生体;非限制性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增生体间的夹层以物性砂岩及钙质夹层为主,多分布在河口坝中上部,连续性较差。明确了隔夹层类型由陆向湖盆的演化规律:钙质砂岩→物性夹层→泥灰岩。基于构型单元的储层质量分布模式表明,单一构型单元分布控制着储层参数的平面展布。坝主体以发育Ⅰ类、Ⅱ类储层为主,Ⅲ类储层一般发育在河口坝内部夹层的遮挡区以及坝侧缘,Ⅳ类储层发育在席状砂。  相似文献   
50.
王府地区目前尚处于勘探阶段,已经发现天然气的储集.为研究该区域储层建筑结构,以城深7井作为标准井制作岩心相,分析取芯井岩相类型;对比研究区内所有探井的测井曲线,分析登娄库组各部分的沉积相类型及微相特征;计算登娄库组不同砂组的砂地比,分析水进水退趋势;通过单井校正和地震剖面上对下切谷的识别绘制砂组的沉积相平面图,描述沉积相展布和砂体展布情况.结果表明:登娄库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分为辫状河道沉积微相、越岸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四个沉积微相类型.登娄库组地层在沉积时期经历了一次水进水退旋回,最大湖泛面为d22时期,沉积期物源有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王府断陷沉积受沉积环境和盆地演化影响.该研究为气藏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