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30篇
系统科学   101篇
丛书文集   183篇
教育与普及   2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7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8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1.
毛细管电泳技术与传统的平板电泳技术相比,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能力高、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在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本将着重介绍C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人力资源审计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审计,达到分别从内、外部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环节相互制衡,使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化的目的。由于人力资源在促进完成公司目标和战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审计人力资源的指标上侧重于人力资本、员工招聘、人员流动、劳动合同、劳动纠纷、薪资福利、信息系统以及培训成效的评估,检验员工和管理层经理是否遵守公司制订的政策和操作准则。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大庆管输原油含蜡量高、高黏易凝、对包括 EVA在内的多种原油流动改进剂的化学感受性较差的问题 ,进行了 EVA- 1接枝聚合物的研制 ,包括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制备及其作为接枝组分与 EVA- 1的合成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十二胺、马来酸酐及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十二胺与马来酸酐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EVA- 1与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接枝反应确实存在 ,接枝率可以达到 1 8.8% .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 ,EVA- 1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处理效果好于 EVA- 1 ,从而为新型高效降凝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简要介绍了树脂传递模塑 (简称RTM )成型工艺中树脂在模腔内的流动行为 ,以及这些流动行为产生的原理 .该原理能根据纤维增强材料的铺设结构预测树脂胶液流动方式 .  相似文献   
35.
36.
分析和讨论了一种新型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该传感器是根据流动电热效应,直接将角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和其它形式的角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7.
应用 ̄(45)Ca跨膜流动测定技术研究钙拮抗剂verapamil、中药西红花(CrocusSativusL.)、“地奥心血康”(DAXXK)、川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及银杏叶(GinkgobilobaL.)等对大鼠主动脉 ̄(45)Ca跨膜内流的作用,以确定其对细胞膜Ca ̄(2+)通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西红花、川红花、DAXXK对平滑肌细胞膜上电压依赖Ca ̄(2+)通道(PDC)和受体操纵Ca ̄(2+)通道(ROC)都有阻滞作用,并以西红花的阻滞作用最强;而银杏叶对细胞膜Ca ̄(2+)通道无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40.
论技术创新的知识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编码、抽象和扩散所建立的三个知识空间为分析框架 ,分析了创新过程中创新概念产生、知识分享、知识扩散和知识转化的知识流动 ,揭示了创新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和内容 ,提出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