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6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368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352篇
教育与普及   3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0篇
现状及发展   12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081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606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664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2014-2019年中国内地(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选高被引科学家为高层次人才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高层次人才个人履历信息,构建科学家迁移特征信息数据库,从跨省域流动、省内流动及机构流动等多层次、多维度对高层次人才省际流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在各地区间分布差异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经济与科教资源发达的地区;高被引科学家净流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和四川省等东部发达地区,净流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安徽省和辽宁省等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从机构来看,净流入主要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净流出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但由于中国科学院高被引科学家人选人数多,故中国科学院净流出占其入选总人数的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肥料发展及作用机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活体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微生物肥料对改善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土壤质地恶化、微生态环境失衡和农产品品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总结了微生物肥料中功能微生物通过在土壤、植物根部定殖,对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中养分供应状况、释放植物促生长激素、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植物系统抗性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微生物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合理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Epsilon toxin ,ETX)由B、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并分泌至宿主动物体内,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为肠毒血症.ETX属于以七聚体形式存在的β‐样成孔毒素,它能够形成由14个β折叠片组成的“β‐桶状”结构,这个“β‐桶状”结构可以插入真核细胞的质膜形成穿孔.在细胞水平,ETX能够迅速使细胞膜肿胀、多种细胞器破坏,最终导致靶细胞的坏死.在哺乳动物体内,ETX能够使哺乳动物血管产生水肿,从而穿透血脑屏障而聚积在动物肾和脑中,导致机体随着谷氨酸盐的释放而产生过度兴奋,这一系列反应的发生可以引起机体出现脑水肿和肾衰竭,最终导致动物的死亡.目前, ETX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β‐样成孔毒素,而是可以作为潜在的一种工具类药物,经改造后可以携带治疗药物在短时间内靶向性地到达哺乳动物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继而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ETX细胞毒机制及致病机理进行了综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粒度细和高温热力作用下的成岩作用,致使储层物性整体很差。研究认为,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为溶蚀(扩大)孔隙+裂隙。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溶蚀作用主要为酸性流体对岩石颗粒的选择性溶蚀,导致次生孔隙增加。溶蚀作用的强弱主要与研究区酸性液体活跃有关。其中细-中砂岩溶蚀较强,而粉砂岩相对较弱。构造作用产生了裂隙,增加了储层的储集性能。研究区产生了2期主要裂隙,早期为登楼库组中—末期形成与伸张断裂有关的拉张缝,晚期为嫩江组末期形成的与走滑断裂有关的挤压隙。裂隙主要发育在断陷东南部。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行为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关于人口流动行为与迁移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依然鲜有研究。采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迁移人群对幸福感认知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迁移行为显著影响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观社会地位对于迁移行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最后,对于该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建立了适用于超临界锅炉流动不稳定性分析的通用数值计算模型,编写了以Fortran语言为基础的流动不稳定性数值计算程序,对程序进行验证后,采用时域法对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W火焰锅炉的水动力特性曲线,并研究了系统参数对其动态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模拟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0.09~0.3kg/s的流量参数范围内,压降-流量特性曲线始终为单值关系,静态流动不稳定性不会发生;当进口压力由25MPa增大到27MPa或进口流量由0.091kg/s增加到0.1kg/s时,流量脉动的振幅逐渐减小,表明增加进口压力或进口流量锅炉的稳定性提高;当进口阻力系数由10减小到0.5或出口阻力系数由1增大到5时,流量脉动的振幅逐渐增大,表明减小进口阻力系数或增大出口阻力系数锅炉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科技创新获利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企业获利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在对科技创新获利能力的形成动因厦路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形成过程中的规律及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评价.并运用指标体系法构建起科技创新获利能力形成评价体系.对科技创新获利能力的增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