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25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21.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可以深化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马岭油田中一区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该区314口井的测井精细解释成果,研究了延安组Y9,Y10砂岩储层5个油层组连通体的流动单元平面展布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研究了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以及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流动单元Ⅰ,Ⅱ区仍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2.
陇东地区曙光油田长6~3特低渗砂岩储层沉积特征及含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录井和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以综合研究为手段,以曙光油田长63储层为对象,对陇东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储层沉积特征及其含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曙光油田长63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为进积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特征及含油性向上部变好;河口砂坝砂体是其主要和良好的储层类型.三角洲前缘主体区为良好储层的主要发育场所,也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垂向沉积层序及其横向进积配置控制了长63储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发育及其综合特征的演变;平面沉积相带控制了长63储层沉积类型、叠合程度及岩性和物性的综合展布,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23.
樊家川油田河流相储层砂体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樊家川油田河流相储层砂体的沉积模式。方法在油层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地面露头及井下岩心精细描述,并通过井网砂体追踪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河流相储层砂体的非均质特征。结果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泛连通体”、曲流河砂体“半连通体”的储层砂体沉积模式。结论辫状河砂体形成“拼合板状”储层结构形式,曲流河砂体形成“迷宫状”储层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4.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及分析技术。结果B盆地中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结论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解与胶结作用及沉积环境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环境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25.
以岩芯分析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区域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对青阳岔油田长2段砂岩油藏储层岩性进行分类研究,对孔隙结构、填隙物特征、物性特征、电性特征、非均质性进行研究,针对储层上水下油的特点给出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初步解释,为油井射孔选段和压裂提供技术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6.
The Ediacaran section in the Yangtze Gorges area, South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worldand contains abundant fossils[1-4]. The earliest discov- ery of macrofossils in 1984, including macroscopic algal fossils from the uppermost Doushantuo…  相似文献   
127.
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饱和度和压力变化的时移地震AVO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X油田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在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时纵、横波速度计算方法,并将计算数据与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岩石物理参数计算和时移地震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正演模拟表明,X油田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时,地震纵波速度变化十分明显,而横波速度变化较小;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变化很小。油藏有效压力变化对地震纵、横波速度有近似程度的影响,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在入射角较小(θ<20°)时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在入射角中等(30°<θ<50°)时变化明显。模拟结果对分析X油田时移地震可行性,确定油藏变化范围,区分油藏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乃至真正实现时移地震定量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基于气测资料构造适当的综合指标,分别利用模糊模式识别和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测资料与储层含油气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模糊关系,而且对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的随机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神经网络法能够较准确地建立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在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具有随机性的情况下,识别结果具有随机性:利用模糊模式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快速为储层含油气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前一种方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后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9.
泥蚶低温保活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声波净化减菌后的泥蚶在不同温度下保活,以探讨超声波净化后泥蚶在低温条件下保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保活温度为0℃,在此温度下泥蚶保活11d,存活率达100%、失重率为0.166%;泥蚶在一定的低温和适当厌氧环境下,有利于延长泥蚶的保活,温度在4℃时,普通封口包装存活天数可达17d,对照为15d,而真空封口包装不利泥蚶的保活,无论在什么温度下保藏存活时间都不超过1d;同时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分、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灰分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0.
德州市水利局挖泥船队现有的两艘80m3/h全液压绞吸式挖泥船是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708所设计,无锡船舶修造厂承制。该船于1987年年底竣工,1988年初在马颊河清淤改田现场试挖交船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