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治安纠纷调解模式的解析与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调解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千差万别,在实践中多数以工作导向为主线并形成相配套的工作模式,该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被基层采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和谐社会建设与人文精神普及的今天,传统调解模式与时代脱节的种种弊端愈发明显.文章试对调解模式做解构分析,并就其框架提出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82.
庄子历来给人一种高蹈特立的形象.但这只是其一面而已。面对不幸的现实,他固然追求“逍遥游”的境界,可这与其说是漠然与循世,毋宁说是否弃与超越。他“著书十余万言”,无不包蕴着现实关怀与切肤之痛的忧患意识,透露着对社会现实进行抨击与批判的锋芒,闪烁着对理想世界不懈企盼与追求的光辉。正是在这否定与追求之中,产生了他的治国安民思想。他对现行的治安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作了更正,导入了维护人的权利,发展人的天性,保障人的自由的系统。他妄图通过否定人的社会性来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他把愿望中的现实溶入“至德之世”,描绘了民安国治的美好图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参照。然而,庄子只是在“实验室”里对这一尚未发育的“胚胎”进行了人为的分离,从而创造出一个“至治”之世的现实模块。一旦进入发展的现实社会,这个模块只能成为空想的标本。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通过治安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阐述构建评价体系的方法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从系统建设、系统性能、系统应用等三个方面建立治安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确定系统的评价方法;应用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85.
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校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肌体,应以和谐为目标,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过程,需要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四项原则,突破存在的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86.
杨靖宇将军走向革命不是他偶然的选择,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具有非凡的爱国思想。本文重点描述的是将军在青年时期的革命举动。1927年,河南党支部为配合北伐军的入豫作战,分派杨靖宇和其他同志领导确山农民暴动。杨靖宇等人通过争取和团结地方枪会组织;广泛开展农民运动;组建确山农民协会和农协自卫军,成功发动了确山农民暴动。这次暴动,首次解放了确山县城,并成立了革命政府———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临时治安委员会的成立,为确山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也鼓舞了确山农民的革命意志。  相似文献   
87.
宋朝建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宋代城市改变了汉唐以来居住区和商业区分隔的传统,实施了厢坊制度;此外,宋代还打破了行之已久的宵禁传统,开放夜市,使城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程度。宋代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冲破了市民等级束缚,安置了剩余劳动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风气日益奢靡,治安事件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88.
突发事件的发生给城市治安环境和城市形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选取突发事件发生频率不同的两个城市(乌鲁木齐和济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城市,公众对城市治安环境和城市形象持负面评价,反之公众对治安环境和城市形象持正面评价。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城市的公众对城市治安环境持消极态度的同时对城市形象也持负面评价,对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低的城市则公众对城市治安环境持积极态度的同时对城市形象持负面评价。根据这一结论凸显了突发事件在城市治安环境和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讨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90.
唐代的户籍制度具有治安意义;一方面,国家通过户籍管理对民众实行人身控制;另一方面,户籍给犯罪行为的处理提供了关于年龄、血缘、尊卑关系、健康状况的档案资料。城乡民众通过基层组织邻保乡皇进行编组,联保工防,互相纠察。各类府州县的正长官被赋予治安职责,并定期考核检查,还设置司法机构和相应的官吏。这样,就在地方上形成了周密系统的社会治安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