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8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代表作。主人公贝阿特丽丝被认为是有毒的妖孽,但是她却无异于常人,也没有给任何人带来危害。她的"毒"实际上来源于小说中其他三位主人公——拉帕西尼医生、乔瓦尼以及巴格利欧尼教授内心之恶。贝阿特丽丝之"毒"是他们不愿承认的内心深处的傲慢、情欲、嫉妒的心理投射。贝阿特丽丝之"毒"不仅象征着清教的原罪,也折射了人类内心隐密的罪恶,从中读者可以感受到霍桑对人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32.
风沙运动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其诚  王光谦 《科学通报》2001,46(3):254-256
根据风沙运动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单颗沙粒动力学的离散颗粒模型,模拟了4000年沙粒在风力作用下静止不动充分发展的全过程,得到的沙床形态以及沙粒运动轨迹与已知实验观测符合很好,有助于理解风沙运动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3.
阐述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墙面粘贴饰面砖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4.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连续观察等方法对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sp.nov.)外部形态、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江蛏的贝壳形态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相似,壳长与壳高之比值较缢蛏大,成体近江蛏(壳长60 mm以上)壳长与壳高之比平均为3.43±0.13,成体缢蛏(壳长60 mm以上)为3.16±0.12;近江蛏壳长(L)与壳高(H)的关系为:H=0.2691 L+1.6053(n=325),相关系数为0.9964;近江蛏繁殖期为10~11月,其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与缢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5.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指出陕北沙黄土区的现代土壤侵蚀过程表现为风、水两相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具有风成和水成的双重性特征,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交错性.这是由营力的季节性强弱对比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区域差异所形成的.区内主要地面物质沙黄土可以分为细沙质沙黄土和粉沙质沙黄土,二者对风力和流水的抗侵蚀性不同.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沙冬青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为:1)小孢子母细胞早期壁上有胞间连丝,随着发育,壁上出现了胞质通道.母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和质体丰富,细胞处于明显的代谢活跃状态.四分体时期内质网消失.2)在小孢子发育各期质体和线粒体一直存在,细胞质中分布着小液泡,质膜上有泡状内陷.小孢子核靠壁后发生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细胞,此时,可见到大量的质体集中分布在营养细胞质中靠近生殖细胞壁的附近.3)在小孢子早期,绒毡层中内质网、线粒体和质体丰富,内质网持续产生大量小泡并在其中沉积电子致密物形成球状体(Orbicule).小孢子后期,绒毡层细胞中内质网消失,出现大量的多泡体、球状体和脂体,绒毡层开始解体.在2-细胞花粉时绒毡层的解体产物大量流入花药腔中.  相似文献   
37.
动床沙粒阻力与底沙输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输沙实验的基础上,从研究水流结构着手,分析了水流和泥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讨论了动床沙粒阻力和底沙输移规律.结果表明,动床沙粒阻力与输沙有关.本文还导得动平床情况下的流速分布公式、阻力公式和输沙率公式,使动床的水流运动和输沙过程得以联解.通过295组水槽实测资料详尽的验证,证明本文结果与实测资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8.
论奥陶纪叶月贝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嘉余 《科学通报》1995,40(10):928-928
叶月贝(Foliomena)动物群是奥陶纪晚期、以叶月贝领衔、伴有大量褶脊贝族的代表(如Leptestina,Sericoidea)和少量德姆贝族(Dedzetina)、扭月贝族(Christionia)及无洞贝族(Cyclospira)的一个腕足动物群.它在国内尚未系统研讨过.由于其地质历程短暂,生态特征鲜明,在奥陶纪生物地层、群落生态和生物地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月贝属系扭月贝族的一个分类单元,以壳表光滑、腹壳发育顶刺、缺失齿板,背壳发育双叶型主突起和一对较长侧隔板为特征(见图1).它广泛分布于冈瓦纳西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波罗的海(瑞典南部斯堪尼亚和Vastergotland),阿凡隆尼亚(Avalonia)(比利时、波兰、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中国华南(贵州、四川、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中国华北(鄂尔多斯),劳伦(北美东部缅因州),哈萨克斯坦及掸泰(泰国)等8个古板块上,经向与纬向跨度均较大.各地的叶月贝动物群均产自泥岩中,伴生的其它化石还有三叶虫、介形虫等.  相似文献   
39.
鸣沙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及其声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屈建军 《科学通报》1995,40(12):1111-1111
鸣沙被誉为神奇的自然现象,从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对鸣沙发声机制提出种种推测和假说.近几十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鸣沙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对鸣沙声发射影响的看法方面,迄今仍有分歧,本文拟采用SEM分析和声学测试方法,进一步系统分析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对鸣沙声发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长江河口演变过程和水下三角洲酌形成机理,河口地区潮汐作用、波浪作用和近岸流系的性质以及长江口外淡水扩散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等问题。本文还讨论了长江河口环流类型和特征、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其变化、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以及河口地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根据上述多方面环境因子的分析并进行汇总,作者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