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7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目的】为了研究高层建筑对筏板基础的影响,对筏板基础沉降、钢箔应力和基底反力变化规律展开讨论。【方法】以郑州某实际工程为分析案例,利用现场的实测数据对筏板基础沉降、钢筋应力和基底反力的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基础沉降值与上部荷载的变化成正比,沉降曲线呈下凹形,筏板基础中间的沉降量明显高于两边的沉降量;上部荷载增加,基底反力增大明显,对基底的反力测点分析发现角部比边部和中部的反力大;随着上部荷载的变化,钢筋顶层应力较底层变化更为迅速,分布在边部的钢筋应力较中部更大,筏板边部钢筋应力大于中部钢筋应力。【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续深入研究高层建筑对筏板基础的变形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2.
针对软土地基沉降问题,利用灰色理论提出GM(1,1,t~2,t)模型,通过优化灰导数白化值建立离散的GM(1,1,t~2,t)新模型,并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新模型的5个参数.通过软土地基沉降的实例应用,说明离散的GM(1,1,t~2,t)模型的模拟预测效果优于GM(2,1)模型.  相似文献   
93.
刘智  蔡利卫 《科技资讯》2010,(31):40-40
客运专线设计的沉降分析、计算结果精度不足以满足无碴轨道工后沉降要求,本文以武广客运专线为例,分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沉降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全尾砂絮凝沉降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匀法进行室内实验设计,研究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和给料浓度三因素对固液分离技术中沉降速度和沉降浓度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认为,各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给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沉降速度与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正相关,与给料浓度负相关;对沉降浆体浓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给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沉降浓度与絮凝剂单耗、给料浓度正相关,与絮凝剂溶液浓度基本无关.利用非线性规划寻找最优配比,预测值与验证实验的实测值误差小于8%.推荐的深锥浓密机运行参数为絮凝剂单耗5 g.t-1,絮凝剂溶液浓度0.05%,给料浓度5.233%.  相似文献   
95.
施工中,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安排,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安全可行的技术措施都相当必要,只有控制好沉井的制作和施工过程,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笔者结合在太原市敦化巷道口道排工程泵房(沉井)的施工实践,论述了如何更好地控制沉井的沉降及纠偏施工.  相似文献   
96.
为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舒适性的需要,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无碴轨道的铺设与运营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结构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 追求“零沉降”理念。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线下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关键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系统,提出了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及评估条件与标准,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以保证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的质量。并提出了一些体会和建议,为正在建设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
为揭示贝尔凹陷内的沉降抬升差异,利用该地区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根据其次级凹陷构造特征,选取五口代表井进行回剥分析,绘制贝尔凹陷砂岩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并给出沉降史。结果表明:贝尔凹陷砂岩原始孔隙度为50%,压实系数为0.78 m-1。五口井共性显示,贝尔凹陷沉降史整体可分为n1、n2、d1和d2的快速沉降期(140.0~125.0 Ma)、尹敏组的持续沉降期(125.0~105.0 Ma)、抬升剥蚀期(105.0~99.0 Ma)和青元岗组的缓慢沉降期(70.6~65.0 Ma)四个阶段。贝尔凹陷整体底界的古构造演化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五口井差异性显示,贝尔凹陷中西部含油气多、沉降速率大,其他地区含油气少、沉降速率小,沉降速率是影响油气富集的因素之一。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凹陷内油气富集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从唐山市大南湖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地表变形的特征,提出了沉降监测体系的建立方案,论述了基准点的布设与基准网的观测、监测点的布设与观测、监测周期的设置、监测数据的处理等方案.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变形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
西安地铁长乐坡车站深基坑具有工程代表性和地理位置特殊性,为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经计算分析和论证后,采用0.8m井径井点降水法。在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中对地表、周边建筑物沉降和护坡桩位移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类沉降和位移均未超过预警值,此降水方法可为西安地铁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日常油田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进行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应用环节的优化,针对油田超稠油的运作特点,进行相关环节的优化,以满足日常超稠油开发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进行超稠油管输工艺技术环节的优化,实现对相关设备的有效应用。实现其超稠油管道集输环节及其相关管道输送环节的优化。基于此,本文对油田超稠油地面作业中的集油、脱水、管道运输环节进行技术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