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依据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建造可以分为4种沉积体系和7类沉积相,即陆表海滨岸环境下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岛-泻湖-潮坪复合沉积体系,海陆交互环境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陆相环境下的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发育泻湖、台地、潮坪、障壁岛、三角洲、河流和浅水湖泊等类型沉积相;受到华北板块周缘造山带影响,研究区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陆表海滨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392.
以改造型盆地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相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剥蚀厚度恢复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柴窝堡凹陷沉积演化特征及烃源岩特征,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结果表明,柴窝堡凹陷北部及现今博格达山地区在晚二叠世沉积期属于深湖—半深湖亚相;凹陷主要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位于凹陷北部,达到好—中等烃源岩级别;区内油源来自凹陷北部烃源岩,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为柴杨断褶带北部和三个山冲断带,最有利勘探目标为柴窝堡构造和阿克苏构造。  相似文献   
393.
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藏富集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影响长8油藏石油富集的因素,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等对富县探区长8油藏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富县探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体累计厚度较大,粒度细,沉积相变快,储层物性纵、横向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结论影响富县探区石油富集成藏的储集因素包括岩石学组分、沉积相、砂体展布、成岩作用及物性等;沉积相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富县探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应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带上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区。  相似文献   
394.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5.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396.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地层学理论,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志留系可划分成2个沉积层序,又可分为3个沉积体系:(1)发育较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的冲洗层理和前积序列的滨岸沉积体系;(2)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砂泥岩不等厚间互的滨外陆棚和斜坡沉积体系;(3)具平缓地势缺乏障壁岛的碎屑潮坪沉积体系。详细分析了这些沉积体系的岩性序列、沉积构造及粒度概率等沉积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碎屑海岸和碎屑潮坪沉积模式,确定了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满加尔坳陷草1井区为盆地的沉积中心。根据该区积相与生储盖层之间的关系,探明了塔北南斜坡滨岸砂岩和塔中北斜坡砂坪砂岩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97.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N2^1)地层中,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滨-浅湖滩坝亚相和湖泊三角洲相。这一结论对正确估算柴北缘地区的第三系油气储量及促进青海油田的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8.
399.
施秉一带的中奥陶世地层主要由十字铺组下部的灰岩相和上部的泥灰岩相组成,而缺失宝塔期的沉积。本文所提供的证据如泥裂,鸟眼构造,波状和脉状层理,瘤状构造,生物钻孔等,都是潮坪环境的特征。据此认为,施秉中奥陶世沉积形成於无障壁受潮汐影响的开阔潮坪环境,而不是海峡。靠西面的余庆苏羊一带可能是海水不很深的海洋水道,该地及福泉王卡,贵定阳宝山,贵阳乌当同时期的沉积中普遍含海绿石足以证明这点。  相似文献   
4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