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6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枇杷沟地区地质环境为基础,综合多因素分析阐明:枇杷沟泥石流的发生除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外,地震过程中受损岩土体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物源,但主控因素为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在进行大量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手段对枇杷沟泥石流特征值进行计算和确定并最终分析表明:地震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崩滑物在粒度和分选上有所区别,对泥石流的容重和流量有所影响;震后灾区泥石流对泥石流沟道有着明显的拓宽效应和“刮铲效应”,使泥石流过水断面面积和泥石流平均流速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在确定新的参数并得到新的流量值后有必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2.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龙门山地震地质背景,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成果,结合野外资料,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差异,并探讨影响二者差异的因素,得到以下3点认识:(1)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不同,但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具有诱发作用;(2)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均触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但汶川地震触发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在规模和持续时间上更广泛和持久;(3)水系对地表物质的侵蚀过程因地震驱动的崩滑而被加速。此外,汶川地震的震滑坡量远大于同震岩石隆升增加的山脉体积,未来几十年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23.
正中国的山地分布非常广大,山地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它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水电、矿产、森林、水等重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战略地位。同时,中国的山地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滚石等次生灾害,严重地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近些年加大了对山地灾害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期组织了山地灾  相似文献   
24.
许娟 《科技信息》2013,(21):330-331
通过对拉梁设置位置及设置方法的分析讨论,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如何设计拉梁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并用具体实例计算说明了在选用不同设计方法时拉梁配筋的变化可供工程设计考。  相似文献   
25.
生命无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刻悼念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祈福苍天.护佑生灵!  相似文献   
2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 来自地下20公里深处的震动,将坚硬古老的地壳从地缝处劈开。刹那间,地动山摇,巨石崩裂,烟尘滚滚。地震造成震区近7万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1.7万余人失踪,无数房屋损毁,数百万人家园被毁,山河也因此改观。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背景及意义;从转移农业新技术、建设工业园区、对接招商等角度总结了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模式;提出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途径主要是引资入园提升产业园区的功效、选择性产业转移与承接以带动灾区产业结构升级、依托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使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认为灾后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政策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从操作层面看重点是企业援助政策、土地支撑政策、人才支撑政策、科技支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到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8.
蜂桶岩泥石流是汶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龙池镇2010年“8·13”泥石流灾害中的新增灾害点之一.以野外调查资料和室内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蜂桶岩泥石流的成灾条件、过程及特征.蜂桶岩沟流域内地震产生的部分松散固体物质在降水带动下向沟下游流动,侵蚀地表形成洪水沟.在8月13日的强降雨作用下,大量坡体上的松散固体物质随水流汇集到洪水沟,与沟道内的松散堆积物质一起迅速向下流动形成泥石流.激发蜂桶岩泥石流的1h降雨量为53.8 mm,8月13日全天总降雨量为209.8 mm,降雨频率约为十年一遇.“8·13”蜂桶岩泥石流容重为2.0 g/cm3,泥石流屈服应力为4999 Pa,洪峰流量为104 m3/s,冲出物总体积为7.4×104 m3.蜂桶岩沟在发生“8.13”泥石流后沟道深切,流域内还存有松散固体物源,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条件,沟口区域不再适宜作为居民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9.
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在其未来震中区近处,常会表现平静。但着眼于全球大尺度规模,则可观测到颇具特色的地震活动性图像。较为普遍出现的图像是直线型与圆弧型,以及构成这些图像的主要地震事件的等间距性。本文认为大地震发震结构可以具有全球规模的大尺度,这些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主控着大地震发震的短临进程,对认识地震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中还给出中国近年发生的数次大震(1976唐山M7.8;2001昆仑山口西M8.1;2008汶川M8.0)前呈现的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很明显它们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0.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与Arias强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强震记录及诱发的大量崩滑数据,对地震触发滑坡和Arias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汶川地震在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可以触发崩滑的水平向下限值约为0.4m/s,上限值可以定为4m/s,研究区不同出露地层可以触发崩滑的Arias强度变化范围不同,平均下限不超过1.0m/s.对部署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强震数据拟合,得到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的衰减关系.利用衰减关系对地震触发崩滑影响区域的估计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表明综合了地震动记录的振幅、持时和频率信息的Arias强度参数与地震地表破坏程度关系更为密切.可以将Arias强度参数应用于震后地震触发崩滑等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较以烈度作为评估因子的结果更为集中,比较适合于震后应急期间灾害快速评估,可为应急救援决策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