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5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132篇
教育与普及   1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5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195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hotocatalytic effect of nature and modified V-bearing ruti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atural rutile TiO2, which displays photocatalysis on degrading halohydrocarbon pollutants, was reported. The rutile contains up to 1.22% V2O5 (weight percent). Substitutions of Ti by V, as well as Fe, Cu and Zn, result in lattice distortions and defects. Grinding, heating and quenching modify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ruffle,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its photoactiv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ing and quenching treatments enhance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of ruffle, especially at 1000 and 1100℃. Ground rutile is effective to degrade tetrachloroethylene and trichloroethylene. While, heating at 1000℃, and quenching at 1000 and 1100℃ distinctly improve degradation rate of samples. The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natural rutile have particular capabilities in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especially in degradation of halo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62.
城市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演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化是急剧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壤的服务功能经历明显的转变,即从维系植物生长的功能为主转变为滞留、转化和净化污染的功能为主,因此,城市土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起着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土壤在功能转变的过程中,土壤质量也发生重要的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等方面。巨大的人为影响致使城市土壤的退化比较明显。物理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由于压实导致容重增加、水分入渗速率降低,从而使降雨时地表径流系数增加、非点源污染负荷升高,对城市水体污染产生明显的影响;化学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这一方面使土壤对生物健康直接影响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使土壤的吸附容量接近饱和丽导致污染物的移动性提高,从而具有较高的释放潜力。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不闭合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土壤是养分和污染物末端固定者,因而城市土壤是一个人为的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垒”(barrier)。建设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闭合开放状态的物质循环链条,这必然需要科学的城市土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3.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在城市街道峡谷内的稀释扩散及分布特性,主要由街道内流动结构决定,而街道布局和结构对流动结构有重要影响。基于二维不可压缩流动的Navier-Stocks方程、污染物组分输运方程及标准k-?湍流模型,获取所构建模型的数值解。采用验证的模型参数,构建了9种2类高宽比H/W为1的二维城市街道截面形态构造,在来流平均风速为3 m/s情况下,研究了街道截面形态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沉式道路结构不会改变街道峡谷内主涡结构和污染物分布;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机动车道内污染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廊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受廊道高度的影响较大,其人行呼吸高度处背风侧附近污染物浓度值相对参考工况增加大约5%,廊道深度对街谷内污染物扩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4.
建立铁磁条调制下含有δ掺杂的磁纳米结构模型,计算不同δ掺杂位置及高度时电子的透射几率及自旋极化率,重点研究了该纳米结构中电子的自旋输运性质。结果表明,该磁纳米结构中可实现较显著的自旋极化效应,且δ掺杂的位置及高度均会对其中的电子输运性质产生影响。因此,理论上可以通过控制δ掺杂的位置及高度来获得实际需要的自旋极化强度,有助于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65.
重庆涪陵大气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涪陵2010—2014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涪陵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涪陵从2010到2014年空气质量有变好趋势,迎宾大道和兴华中路的空气质量总体较好,AQI指数优良天数分别占87%和85.6%,PM_(10)为涪陵首要污染物.PM_(10),SO_2质量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从1月至12月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每年较冷的12月、1月、2月PM_(10)质量浓度值较高,较热的月份质量浓度值较低.NO_2质量浓度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小.PM_(10)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具有负相关性,与气压具有正相关,即气温越高、降雨量越大、气压越低、风速越大,PM_(10)质量浓度越低.SO_2,NO_2与气温、气压、降水量均为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不同月份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6.
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排放标准、排放特征和现行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先进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活性炭(焦)吸附工艺、湿法脱硫除尘+选择性催化还原协同净化技术、循环流化床多组分污染物协同净化工艺、高性能烧结废气净化工艺、新型密相半干法烟气集成治理技术等工艺的技术思路、特点和存在问题等,并针对钢铁行业的实际需求对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7.
康邵钧 《河南科学》2018,(3):404-407
利用商丘市环境监测站2015—2016年逐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空气质量总体状况、首要污染物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商丘市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要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近两年占主导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出现频率为56%,空气质量优和良总体比率占51.6%,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总体比率为6.7%,连续3 d以上的重污染天气出现在11月到次年2月,AQI指数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空气质量等级愈大,气象要素值愈小,降水频率愈高,空气质量愈好,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变化对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8.
针对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扩散问题,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二维稳态水流中污染物运移的基本方程进行离散,获得污染物在饱和土壤中运移的有限体积法计算模型.运用Matlab模拟不同条件下重金属污染物运移的动态过程,研究污染物运移规律.研究表明,当污染源始终存在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浓度等值线近似由中心抛物线形渐变为外围椭圆形,水平向和竖直向浓度均不断减小;当污染源存在10天后移除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浓度等值线呈椭圆形,污染范围逐渐变大,浓度不断减小,椭圆中心处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69.
多相抽提(multi-phase extraction, MPE)技术已成为地下有机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数值模型可以对MPE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高效精准预测.本研究通过对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基本物理概念的描述及迁移规律的推导分析,构建MPE修复数学模型,并对华东地区某有机污染场地MPE修复过程进行模拟概化,再现了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同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为地下有机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MPE过程中污染物在压力驱动下向抽提井方向迁移至饱和带,饱和度锋面存在明显向下收缩的趋势.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值有较好的相关性,污染物的总去除率达93%,修复效果较好.此外还设置了不同MPE修复方案,模拟研究温度、抽提井压力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温度和抽提井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低温低压时低渗透层中残留的污染物难以抽出,导致其总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70.
城市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落实,污染物的主要控制指标是考核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的重要抓手,为此依据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对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预测,对于环境保护规划的合理编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