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分析了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积聚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水分积聚过程中水盐迁移的机理,指出冻结带水分积聚为冬春季林木越冬繁衍提供了水分,同时盐分也随水分迁移到地表。  相似文献   
32.
为了分析湿地土壤总氮沿水盐梯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沿自河向海的水盐梯度 设置3条样带(每条样带上包括假尾拂子茅湿地(S1)、香蒲湿地(S2)、芦苇湿地(S3)、柽柳和盐地碱蓬湿地(S4)和盐地碱 蓬湿地(S5)共5类湿地),于2014 — 2015年的4个季节在样带上的各类型湿地内采集50cm 深的剖面土壤并测定土壤 总氮及其他理化性状. 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湿地表层(0~10cm)土壤总氮沿水盐梯度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 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低盐湿地的S2样地,最低值出现在高盐湿地的S4样地;但各类湿地0~50cm 的土壤总氮质量分 数基本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垂直方向上,低盐和中盐湿地总氮主要累积在20cm 以上土壤,占50cm 深土壤 氮储量的50%左右,中盐湿地底部土层氮储量也相对较高;低盐和高盐湿地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及储量总体上沿土壤剖 面深度呈现下降趋势,中盐湿地土壤总氮则随深度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氮质量分 数及储量与水土质量比、黏粒、粉砂粒和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氯离子与硫酸 根摩尔比、钠吸附比、pH、容重、沙粒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3.
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新疆盐碱土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的特点,进行了一定供水条件下地下滴灌入渗实验,并观测了大田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盐分数据,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的特点是:滴头附近含水量最高,并向周围湿润锋处逐渐降低,对于均质中壤土,则均匀降低,湿润体近似圆柱,垂直方向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分布图类似抛物线,而含盐量的分布则是在滴头附近最低,向周围湿润锋处逐渐升高,即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含量高低相反。  相似文献   
34.
冻融作用是东北干旱、寒冷地区土壤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温度的改变是导致冻融过程中土壤中水盐运移的驱动力。本文以吉林西部典型灌区大安市水田土壤为例,以冻12h融12h为一个循环进行室内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模拟初冬和初春昼融夜冻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状况,分别用质量法、电导法测定各层含水率、含盐量,研究了不同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水、盐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得出:在冻融循环作用下,20-50cm土层的水分和盐分向上层迁移,使0-20cm土层含水率和含盐量增加,其中0-10cm土层增加最多;0-10cm、10-20cm、40-50cm土层水、盐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受水势梯度、冻结带、土壤结构、溶解度等因素影响,20-30cm、30-40cm土层水、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冻融过程中水分运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盐分的运移。模拟实验结果揭示了碱盐土区冻融作用下水田土壤盐碱化的发生过程,为有效防治水田土壤盐碱化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相平衡与相图是盐湖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含硼资源开发的有关相化学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硼酸和硼酸盐体系的稳定相平衡、硼酸盐体系的介稳相平衡及含硼水盐体系溶解度理论计算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我国卤水中硼资源和硼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相平衡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近50年博斯腾湖与孔雀河水盐演变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地收集分析焉耆盆地近50年的水文、气象、水土开发、社会经济等地面数据,从盆地、绿洲区、湖泊湿地等各层次分析博斯腾湖的自然与人为作用的水盐过程。建立绿洲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湖泊湿地演变的量化关系。认为博斯腾湖20世纪50年代就是一个微咸水湖,绿洲区近50年水土开发加剧了博斯腾湖的盐化程度;1982年博斯腾湖西泵站运行,使博斯腾湖由长期处于积盐状态转变为脱盐过程;孔雀河水质从0.45g/L增加到0.89g/L。  相似文献   
37.
三元体系K2B4O7-KBr-H2O在298 K的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K2B4O7-KBr-H2O在298 K时的相平衡关系及平衡液相的主要物化性质(密度,电导率,pH值).研究发现:该三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了相图.该体系298 K相图有2条单变度曲线,一个共饱点,相图中单变量曲线所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K2B4O7·4H2O, KBr.绘制了物化性质组成图,并简要讨论了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8.
灌区节水防盐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全新的灌区设计方法, 即以农业用水量为依据, 以水盐平衡为条件, 考虑全灌区用水的灌溉设计方法。该方法所计算灌区引用水量, 比现状灌区实际用水量减少10% ~20% , 且可通过灌区排水达到消除盐碱化的目的。针对典型灌区, 应用新方法进行了全区域的灌溉制度设计, 其成果可用于渠井结合型灌区设计及旧灌区改造。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索暗管排盐技术改良盐碱地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对大庆地区盐碱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间距(5m、10m、15m)的暗管埋设,经3次灌溉淋洗土壤中主要盐分离子(Cl-、Na+、SO42-)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埋设暗管有利于土壤中盐分离子的淋溶和随水迁移,经过灌溉淋洗3种离子的含量均随灌溉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5m间距处理表现最好,盐分离子排出效率最高。土壤盐分的有效排出,证明了暗管排盐技术对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消融期土壤水盐运移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研究了松嫩盐碱化草地消融期盐碱裸地和羊草草地土壤剖面水盐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消融过程中,冻结层双向融化,上层消融速度快于下层,盐碱裸地消融速度快于羊草草地;强烈的水分蒸发引起表层土壤(0~20 cm)水分损失严重,引发深层盐分向上迁移,在冻结期潜在积盐的基础上,形成春季表层土壤的“爆发式”积盐.与羊草草地相比,盐碱裸地表层积盐更为强烈,盐分来源于较深的土壤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