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农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提出灌区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 ,分析农灌区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实例 .认为盐随水来 ,但不易随水去 ;提高灌溉效率 ,加强排水 ,建立盐水土地处理系统 ,可保证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罗布泊地区天然盐渍土中盐-冻胀规律和盐胀机制,选取罗布泊含砂低液限粉土在自动化大尺寸可控温度循环仪中冷端阶梯式持续降温,进行盐-冻胀试验。结果表明,该土为含砂低液限粉土,在土体温度为5~0℃时,发生明显土体膨胀,此温度区间为该土类盐胀起胀温度区;冷端持续降温过程土体膨胀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盐胀起胀阶段,第二阶段为盐胀增长阶段,第三阶段为盐-冻胀共同增长阶段;水分与盐分从暖端向冷端迁移,其中氯离子与水分迁移具有一定共性,而硫酸根离子与二者不同。  相似文献   
14.
作者曾提出关于多体系相图计算机成图的符号函数矩阵法(SFM).现以NaClKClH2O和KClKNO3H2O在101325Pa及298.15K条件下的相图为例,用这种方法处理了简单共饱型的三元水盐体系W1W2,X1X2,m1m2相图计算机成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与实验事实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5.
咸水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利用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咸水浓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度升高。受到土壤水分分布和运移的影响,地下滴灌处理土壤盐分表聚程度较地表滴灌方式要轻;但在20~40cm出现了盐分累积现象,表明土壤盐分的运移和分布与滴灌的埋深密切相关。棉花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棉花作为耐盐作物,利用3.62dS/m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大。6.71dS/m咸水灌溉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地低于0.33dS/m,而3.62dS/m咸水灌溉处理则对棉花产量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利用较低浓度的咸水对棉花进行灌溉,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下膜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的分布特点,盐分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研究适宜的盐碱地滴灌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滨海湿地作为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巨大的碳捕获和碳封存潜力,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盐变化通过影响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排放过程实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调控.本文综述了水盐变化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累积和碳排放过程的影响,以及滨海湿地土壤碳排放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盐驱动下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作用机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重点关注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湿度和盐度敏感性及其水盐-温度的协同作用机制,氮磷输入和多重污染胁迫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以及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过程与氮磷硫代谢过程的耦合作用及其水盐驱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揭示水盐变化对滨海湿地土壤碳循环的作用机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的碳汇功能提升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突出,大面积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紧迫。地下滴灌是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优点明显,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该文对地下滴灌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探讨了该技术应用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及其节水高产特性,概述了其优缺点,旨在为相关学者研究地下滴灌技术及为我国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特性,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和盐分供给源的水盐迁移及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粗粒土中细粒含量不同,盐溶液和盐渍土两种盐分供给源有不同的迁移规律.随细粒含量增加盐溶液供给源水盐迁移量逐渐减小,迁移速率最快的为10%细粒含量的土柱.随细粒含量增加盐渍土供给源短期水分迁移高度增加,整个土柱盐分迁移量增大,盐分迁移最显著的是30%细粒含量的土柱.因此粗粒盐渍土地区道路工程宜通过控制细粒土含量来抑制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