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9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9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透射电镜观察NPTⅡ(新霉索磷酸转穆酶Ⅱ 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Ⅱ)在满江红鱼腥藻染色体gI-LA(谷氨酰氪合成酶基因)位点定点整合后藻细胞内颗粒体的变化.转基因后的满江红鱼腥藻细胞内的代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快速适应和自我调节这一变化.细胞内的储藏颗粒处在积聚与解积聚的动态转化过程中.通过了解储藏颗粒的结构变化,可为研究转基因藻细胞光合同氮及生理生化的变化提供物质结构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2.
普生轮藻精囊丝形成与精细胞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路南县黑龙潭的普生轮藻的精囊丝形成与细胞发生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精子囊中的原始精囊丝细胞(n)需要经过多次有丝分裂才形成成熟的精子细胞(n),并且,同一精囊丝上的所有细胞有丝分裂是同步进行的.对精囊丝细胞有丝分裂至游动精子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发现普生轮藻精囊丝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n=14  相似文献   
23.
杜氏藻中多糖的化学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2%稀碱溶液萃取杜氏藻提取出β-胡萝卜素后的残渣,经浓缩后用乙醇沉淀,得粗多糖,以Sevage法除去蛋白质,再经DEAT-纤维素及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得杜氏藻多糖(简称PDS).多糖经薄层层析、纸层析、气相色谱及经甲基化后的色谱/质谱分析,获知有5种糖,即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萄糖、甘露糖,并测得各种糖的可能连接.  相似文献   
24.
Co、Ni、Cu、Zn离子对蓝藻藻胆体光谱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方法研究了Co(Ⅱ)、Ni(Ⅱ)、Cu(Ⅱ)和Zn(Ⅱ)4种重金属离子对螺旋藻及其藻胆体—类囊体膜的作用.4种金属离子可降低藻胆体在624nm的特征光吸收峰,并使藻胆体—类囊体膜的发射荧光峰下降、蓝移,使Fp/Fc(藻胆与叶绿素荧光比值)升高.这些结果表明,藻胆体是重金属离子作用的重要位点这一.在四种重金属中,Cu(Ⅱ)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5.
杜氏藻同步化生长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经12h光照和12h黑暗的光周期诱导,杜氏藻(Dunaliela)出现同步化生长.以0.05%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及高位(60cm)滴片,获得4种杜氏藻的核型.它们都是单倍体.染色体大多呈圆点状,极小.最长的染色体约为1.6μm,最短的染色体仅约0.5μm.染色体数分别是:D.parva16条,D.bioculata22条,D.peircei26条和D.minuta28条.只有D.peircei的第1至第4号和第7号染色体可见较明显的中间缢痕  相似文献   
26.
比较多种细胞破碎方法、不同硫酸铵浓度对龙须菜藻红蛋白的提取、分离效果,探讨不同光照、温度、pH等处理条件对藻红蛋白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组织捣碎破壁细胞,5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藻红蛋白提取效果较好;温度、光照和不适宜pH均会导致藻红蛋白粗提物清除.OH自由基能力降低甚至起促氧化作用.因此对龙须菜原料的保存、加工及藻红蛋白的提取分离等必须在低温、避光、中性环境下进行,以保证藻红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相似文献   
28.
采用经蒜头藻(Monodus subterraneous)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涵状幼体,并对不同密度轮虫的投喂效果以及蒜头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育苗过程巾的传递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轮虫经72h强化,EPA、DHA含量达到最高值,从0分别提高到7.82%和1.80%.以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发现在潘状Ⅱ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20ind/mL;在涵状Ⅲ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30ind/mL.由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的EPA、DHA含量分别是12.76%、5.61%,显著高于由未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表明蒜头藻的脂肪酸,特别是EPA、DHA在育苗过程中能通过食物链有效地传递给滏状幼体.  相似文献   
29.
对实验室长期保存的两个盐藻株(Dunaliella salina)核糖体rDNA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序列(ITS1 5.8S rDNA ITS2)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经序列测定后,与从GenBank中获得的相关序列一起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中一个(Dunaliella salinaSHU 01)与Dunaliella viridisCONC 002的距离最近,另一个(Dunaliella salinaSHU02)与Dunaliella salinaUTEX 1644的距离最近.因此分别命名为Dunaliella viridisSHU与Dunaliella salinaSHU.  相似文献   
30.
海藻粉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金属离子浓度,藻粉用量对2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japon 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 、Pb2 、Cd2 、Ni2 )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g/L以内,海带对Pb2 的吸附率保持在99%以上,对Cu2 、Cd2 保持在90%以上;50mg/L以内对Ni2 的吸附保持在90%以上.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随藻粉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重量藻粉的吸附量却随藻类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选择藻粉的投入量在2.5g/L,既能够达到对各种离子良好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