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4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阐述了选煤厂工艺管道设计的原则、水力坡度的选择、管件选择,说明工艺管道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粗煤泥分选和回收的设备及其分选原理、设备结构及工艺特点,对其优缺点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水力空化技术对罗丹明B的降解,首次引入二氧化氯强化降解的效果。研究表明,入口压力、空化时间、多孔板开孔率以及二氧化氯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率存在显著影响。在水力空化强化二氧化氯处理工艺中,罗丹明B的降解率是单独水力空化的3.9倍,是单独使用二氧化氯的2.3倍;并引入动力学,表明单独水力空化、单独二氧化氯、水力空化强化二氧化氯三种工艺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且水力空化强化二氧化氯降解罗丹明B溶液时,两种工艺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湿气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该装置可循环地将天然气中的重质烷烃和水分离出来;其主要优点包括结构紧凑,无化学污染,节能环保,从而能够提高分离效率。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和阻力特性对超音速分离管的工作性能有重要直接影响。目前设计加工了一套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并搭建了室内实验台,分别对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和B型对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流动阻力小,旋流强度高,分离效率好的内置旋流器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内置旋流器A型具有较强的旋流特性,B型具有较强的阻力特性。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的分离管分离效率高,脱水性能好,因此得出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相比阻力特性对分离管的脱水性能的影响更大,内置的旋流特性越好,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95.
对于低渗透砂泥互层储层,为沟通更多砂岩层并增加泄油面积,通常采用斜井结合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开发。与直井和水平井相比,斜井中水力裂缝的起裂、转向形态复杂,而近井区域的裂缝复杂程度决定了压裂效果。针对储层中砂泥互层的情况,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砂泥互层中不同钻完井参数及地应力条件下水力裂缝起裂、转向和垂向扩展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方位角和水平应力差对裂缝扩展能力有很大影响,当方位角较大,水平应力差较小时,近井区域裂缝扭曲程度大,数量多,不利于裂缝垂向扩展和施工后期加砂;泥岩层会阻碍裂缝垂向扩展,砂岩层与泥岩层之间应力差越高,阻碍作用越大,裂缝越不容易从砂岩层进入泥岩层。根据实验所得结论,提出了组合及分层压裂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非常规油气藏中,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作用的影响。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分析天然裂缝介质系统中水力裂缝遭遇天然裂缝后的扩展形态。对于水力裂缝穿越天然裂缝的情况,给出了穿越角度;对于未穿越情况,给出天然裂缝张开闭合形态判别方法。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水平主应力差、逼近角、界面摩擦系数和裂缝净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平主应力差、高逼近角和高界面摩擦的条件下,水力裂缝倾向于穿越天然裂缝;在低水平主应力差、低逼近角和低界面摩擦的条件下,水力裂缝则更容易被捕获。同时,在水力裂缝内净压力越高,天然裂缝越容易张开。该模型为分析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水力压裂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振动和微生物采油均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将这两项先进技术各自发挥优势综合应用于西区油田庄1井确定其增产效果,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在油井注入微生物原液,然后由DSY地层多级水力震源对其进行推进,向油层纵深转移和扩散。结果注入微生物后,原油粘度下降,流动性能得到改善;振动作业后,地层渗滤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结论油井获得了增产,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8.
水力停留时间是厌氧-好氧处理印染废水工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以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好氧操作单元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好氧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6 h 时,CODcr 去除率为41%,之后趋于稳定.在单独厌氧条件下,色度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呈直线上升.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中,停留时间由6 h 增至24 h,生物池出水 CODcr 去除率增加较快,由25.08%增加到51.61%,随着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CODcr 去除率增加趋势逐渐变缓;色度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6 h 增加到36 h,去除率由16.67%提高到57.14%  相似文献   
999.
水轮机全蜗壳圆形断面的水力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水轮机蜗壳常规水力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合理划分水轮机蜗壳内水力损失的组成,建立水轮机蜗壳内的水力损失计算模型,改善水轮机蜗壳的水力性能.以水轮机蜗壳的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以沿水轮机蜗壳周向断面的速度矩分布规律为设计变量,对水轮机蜗壳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实际编程计算证明,采用变速度矩法设计出的水轮机蜗壳达到了减少水力损失,提高水轮机蜗壳水力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螺旋离心泵采用速度系数法和采用型线方程进行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螺旋离心泵叶轮结构特点,结合速度系数法设计方法和型线方程的螺旋离心泵设计方法,绘制螺旋离心泵的轴面投影图,检查轴面流道过水断面变化情况,将所绘制的轴面投影图上的所需结构参数值代入型线方程.此方法既避免了采用速度系数法进行水力设计时作图的繁杂和叶轮进出口附近区域流线分点不易确定和难以划分轴截面的欠缺,又避免了型线方程由于没有检查轴面流道过水断面变化情况而可能出现的轴面速度不均匀的情况.通过实例给出了此方法的的具体应用,并绘制出三维型线和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