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晶体硅太阳电池酸绒面制备中,NH3·H2O在HF/HNO3/H2O体系中对硅片刻蚀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H3·H2O加入量较少时,硅片刻蚀速度随NH3·H2O含量增加而变大;NH3·H2O含量大于某值时,硅片刻蚀速度随NH3·H2O含量增加而减小.最后,用气泡搅拌理论以及扩散层理论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其结果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酸绒面制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马强  王如竹  夏再忠  罗灵爱  林芃 《科学通报》2008,52(24):3030-3038
介绍了低品位热能远距离输送的重要性, 及其原理、模拟计算以及实验结果. 以减小输送功耗和多功能应用为目标, 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单级氨水吸收循环是最合适的选择. 计算结果显示, 热源端有120℃饱和水蒸汽余热可供利用, 输送距离为50 km, 用户端夏季得到10℃的冷量输出时, 其热力效率可达0.5; 冬季得到55℃的热量输出时, 其热力效率可达到0.6; 制冷和制热的远距离输送电力效率均可达到50以上. 通过建立小型化的实验样机, 实验结果表明, 夏季冷却水进口温度为30℃, 冷媒水出口温度为7℃时, 其制冷热效率为0.432; 过渡季节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2℃, 热媒水出口温度为55℃时, 其制热热效率为0.535, 基本验证了基于氨水吸收技术的低品位热能远距离输送系统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使用氨水吸收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远距离余热用于城市集中供冷或供热.  相似文献   
93.
针状碱式氯化镁的合成及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氯化镁、氢氧化钙为原料合成了碱式氯化镁,利用TEM和XRD表征了固体产物的形态结构,分析了合成过程机理。在MgCl2/Ca(OH)2-CaCl2与MgCl2/NH4OH体系合成碱式氯化镁时,固体产物的形态结构主要取决于体系的pH值和熟化时间;在pH值小于9.5时利用MgCl2/NH4OH体系可以得到组成和结构良好的碱式氯化镁。对于MgCl2/Ca(OH)2-CaCl2体系,氢氧化钙含量增加或熟化时间延长,有利于得到针状碱式氯化镁。Ca(OH)2与MgCl2的反应历程不同于NH3·H2O,得到的碱式氯化镁在形貌和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94.
氨水团簇(NH3)m(H2O)n(m+n=2-5)的模型势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水分子间的作用采用一种新的模型势,利用新近发展的一种快速分子动力学局域优化算法,计算了中性氨水团簇(NH3)m(H2O)n(m+n=2-5)的可能结构.发现氨水团簇(NH3)m(H2O)n的结构数随分子数n+m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当H2O分子在数目上占优势时,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与(H2O)n+m的构型相似,只是其中的水分子被NH3取代,这个结果与实验结果和ab initio结果一致,表明针对氨水团簇提出的新模型势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95.
一种新的γ-Al2O3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蒸发浓缩氯化铝、氨水与扩孔剂草酸铵的混合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物,再经加热分解除去NH4Cl,所得粉末成型后在550℃下煅烧转化为γ-Al2O3。着重考察扩孔剂加入量,分解温度等对产品性质的影响,与常规制备γ-Al2O3方法比较,本方法省去了老化、过滤、洗涤等步骤,具有缩短制备周期、保护环境等优点。本方法所制γ-Al2O3孔体积大,孔分布集中,压碎强度高。  相似文献   
96.
本文探讨影响乙醛银镜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银镜实验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7.
应用脉冲回波重合法 (pulse -echo -overlapmethod) ,在 0~ 40℃温度范围内 ,精确地测量了NH3 水溶液 (氨水 )中超声波传播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并由此计算了它的超声波声速及其一级、二级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98.
Zhao  HuaBiao  Yao  TanDong  Xu  BaiQing  Li  Zhen  Duan  KeQi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8):1255-1261
As a major alkaline gas in the atmosphere, ammonia (NH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about NH3 variations in the Central Asia. Here we analyzed the ammonium (NH4^+) history recorded in an ice core from the East Pamir in Central Asia, which was drilled on the Mt. Muztagata at the elevation of 7010 m a.s.I, in 2003. The core was carefully dated and NH; concentration history during 1907-2002 was reconstruc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NH; concentration remained approximately constant until the 1930s after a sudden decrease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followed by a minimum in 1940 before increasing steadily to the peak at the end of 1990s. It is found that the annual mean NH4^+ concentration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 suggesting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NH3 emissions in the Central Asia. Moreover, an increase of NH4^+ concentration after 1940 also reflects the enhancement of NH3 emissions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such as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and livestock wastes in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99.
设计和建立了纳米流体氨水鼓泡吸收强化的实验系统.实验中倒吸现象影响着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实验发现:在氨气定流量条件下,在敞开式鼓泡吸收实验时,不容易发生倒吸现象,在吸收器真空状态吸收实验时,容易发生倒吸现象;在定压实验且压力为130kPa以上的真空吸收实验时,不容易发生倒吸现象.结合实验现象,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对倒吸现象发生可能存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发现,纳米流体对氨水与氨气的化学反应转化速率并没有多大影响,说明纳米流体对氨水的强化吸收是一种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0.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B3LYP)在6-31G(d)和6-311++G(d,p)基组水平上逐级对(NH3)2(H2O)3团簇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NH3)2(H2O)3的初始结构取自经验势模型的大量可能构型中的51个稳定性较好的构型,最终得到了B3LYP/6-311++G(d,p)水平上的15种稳定结构,用二级微扰方法(M(o)ller-Plessett/MP2)计算了这15种结构的能量.结果发现:(NH3)2(H2O)3的五边形环状平面结构的稳定性最好;同族构型中氨分子相距越远的结构能量越低越稳定.(NH3)2(H2O)3团簇中氨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平均键长较长,其次是氨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水分子间的氢键平均键长较短,进一步证明氨分子问的氢键较弱,氨水分子间居中,水分间的氢键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