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7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TiCl_4气相氧化的钛白粉颗粒作为实验原料,通过钛白粉表面包覆水合氧化铝膜的包膜剂添加方式的研究,分析了包膜剂添加方式对钛白粉包覆铝膜的机理、过程pH变化、成膜晶型结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吸油量的影响。实验表明,顺流法、并流法和逆流法三种包膜剂添加方式形成水合氧化铝薄膜的化学反应、沉淀pH、晶型结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吸油量不同。并流法形成光滑、致密、均匀的勃姆石水合氧化铝薄膜,有利于降低比表面积和吸油量,提高钛白粉的颜料性能。  相似文献   
92.
选用六方氮化硼(h-BN)和α球形Al_2O_3为导热填料,分别以单一填料和复配填料制备填充共聚甲醛(Co-POM)导热材料,研究了填料含量、复配比例等因素对Co-POM材料的导热系数、拉伸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填料都能提高Co-POM材料的导热系数,填充量越大,导热系数越高,但h-BN比Al_2O_3导热改性效果更好。当h-BN和Al_2O_3复配填充质量比为1∶1(填充总量的质量分数为20%)时,Co-POM导热系数超过Al_2O_3质量分数为30%的单一填料的导热系数,并接近h-BN质量分数为20%的单一填料的导热系数,而复配填充Co-POM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因此,复配填料能达到降低填充量以及降低填料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利用微波辐照对粉煤灰-碳酸钙混合物料进行热活化,研究了微波入射功率及加热温度对活化产物氧化铝浸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350W时,混合物料从室温升至800℃需64s,微波功率为500W时,从室温升至800℃仅需32s。经800℃加热60s后,粉煤灰中氧化铝提取率可达95%。微波辐照粉煤灰易形成大量液相,利于固相合成反应,从而得以低温快速活化粉煤灰。  相似文献   
94.
李剑 《科技资讯》2014,(9):27-2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针对主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用户网络行为技术进行阐述,对网络行为监控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流程和措施进行分析。基于现有的用户网络行为分析方法,采用了基于知识发现的决策树选择算法。论文最后,对需要进一步进行解决的问题进行说明,就是如何从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库中通过决策树算法来构建适合网络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95.
结晶氯化铝的热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成分分析及XRD技术对一种新的酸法生产氧化铝方法(双循环法)中关键技术——氯化铝热解制备氧化铝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温度及时间对静态与有水蒸气气氛两种热解条件结晶氯化铝热解性能影响规律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蒸气气氛中结晶氯化铝的热解速率明显高于晶体直接热解.水蒸气气氛中适宜的热解条件为热解温度800℃,热解时间30 min,产物中氯的质量分数可降至0.14%.而静态热解最优条件为热解温度900℃,热解时间60 min,此时氯的质量分数为0.25%.  相似文献   
96.
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出高质量的氧化铝模板,通过扩孔处理,制备出通孔的氧化铝模板,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通孔的氧化铝模板上镀一层金膜,做导电层.用镀金且通孔的氧化铝模板作为电化学沉积装置的阴极,用高纯铅块作为阳极,采用直流电化学沉积法,在镀金的氧化铝模板纳米级孔洞中,制备出高度有序的镍纳米线阵列.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EDS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形貌、成分、结构及相关性能的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镍纳米线沿氧化铝孔洞生长、排列规整,形态均匀,其直径约60nm.分析了纳米线的形成机理和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以六元CaO-SiO2-FeO-P2 O5-Fe2 O3-Al2 O3炼钢渣系为研究对象,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实验检测,分析( Al2 O3)和二元碱度B综合变化对该六元渣系中磷酸盐富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炼钢炉渣中生成游离C2 S含量对磷酸盐富集相nC2 S-C3 P内的( P2 O5)至关重要.该渣系中增加SiO2会降低总的C2 S生成量,增加Al2 O3可促进钙铝黄长石C2 AS相生成,降低游离C2 S ( f-C2 S)的量,进而影响磷酸盐的富集.六元CaO-SiO2-FeO-P2 O5-Fe2 O3-Al2 O3炼钢炉渣获得较好磷酸盐富集程度,渣中二元碱度B和Al2O3含量需满足的耦合关系为:(%Al2O3)=-27.70+21.62B,(Al2O3)<20.0%,B>1.3.  相似文献   
98.
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氧化铝颗粒表面进行涂层处理,通过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在900℃下的高温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热钢在高温下的磨损主要是由磨料的滚压形成的挤出唇,翻边脱落所引起,磨损量较大,而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时颗粒突出于基体,承受载荷多,阻碍了磨粒对基体的损伤,因而抗磨性较好,其高温耐磨性是基体材料的3.3倍多。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Al2O3-TiN复合物在1 250~1 400 ℃,10~50 MPa应力范围压缩蠕变后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Al2O3-TiN复合物具有相当的结构稳定性,蠕变后的晶粒尺寸及晶粒形状与变形前几乎相同.Al2O3/TiN界面能较低,界面粘附性较高.未观察到明显的空洞及晶格位错活动.晶界滑移极可能是控制Al2O3-TiN复合物蠕变行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0.
利用融盐热歧化反应进行了氧化铝陶瓷材料表面沉积钛金属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陶瓷表面钛膜的厚度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膜的厚度与反应时间成很好的线性关系,沉积速率与融盐中K2TiF6的起始浓度成线性关系,沉积过程是受融盐与氧化铝陶瓷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控制.其沉积过程的活化能为137.6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