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8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98篇
教育与普及   5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科学大观园》2011,(4):2-3
荷兰素有“木鞋王国”之称。在荷兰的历史上木鞋已有几百年了,木鞋同风车一样都是荷兰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适应地理环境的产物。由于荷兰大部分国土海拔太低,欧洲许多大河经荷兰入海,又受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正是这样的条件,在围海造田过程中木鞋应运而生。农民们在鞋内填进稻草等,即可御寒防冻,又舒适耐穿。木鞋因此流传下来。至今,偶尔还能看到有的荷兰农、渔民仍有穿木鞋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2.
《科学大观园》2011,(17):62-6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世界上的冰川正在稳固消退,对于其中一些冰川来说。这种消退最终让它们走上一条不归路。最易受气候变暖影响的山脉和高地冰川位于热带地区,它们的消融将对当地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数千年来依靠冰川提供的水生存的当地居民以及动植物也无法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03.
余茹  卫红 《河南科技》2011,(6):84-85
钢和玻璃相结合的建筑形象在19世纪曾引起了轰动,它引发了人们对建筑美的重新认识。但技术的发展及能源的廉价,使人们热衷于利用成熟的机械设备与大面积外墙玻璃相结合达到美学上的需求,而无视建筑所在的地域及气候条件,忽视了建筑的能源消耗问题。近年来,建筑立面设计脱离功能需求的分离越来越严重,我们不仅为此付出了昂贵的经济代价,也...  相似文献   
104.
目前对人行桥、楼盖的振动都有相关的舒适度指标规范,但对大跨度舞台的振动舒适度指标尚无文献报道,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大跨度舞台进行竖向动力分析,根据所得的动力响应时程来进行舒适度评价.通过借鉴人行天桥舒适度的评价指标,对舞台的舒适度进行评价.得出表演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舞台舒适度能得到保证.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再次...  相似文献   
105.
周秀骥  赵平  刘舸  周天军 《科学通报》2011,56(25):2060-2067
利用气象仪器观测资料、降水和温度代用资料以及气候模拟结果, 综合分析近1000年东亚夏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和降水的年代际、百年际尺度变化规律, 对比了现代、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基本特征, 以及与太阳辐照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得到以下结论: 在近150 年里, 用东亚陆地与其周边海域大气温度差异指示的东亚夏季风环流与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波动特征, 并且在过去50 年全球增暖最快时期东亚季风偏弱; 在百年尺度上, 中世纪暖期东亚夏季风环流是过去1000 年里最强时期, 而在1450~1570 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是过去1000 年里最弱的时期; 对应于偏弱的东亚夏季风环流, 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总体上位置偏南, 伴随着华北降水偏少、长江降水偏多(即“南涝/北旱”型)异常分布特征; 从20 世纪初到20 世纪20 年代, 降水呈现出长江流域偏少、华北偏多的反“南涝/北旱”型特征; 与中世纪暖期相比, 在1400~1600 年期间发生的是一个更长时间尺度的“南涝/北旱”现象; 此外, 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有不同步特征, 在近150 年里, 尽管全球和中国区域表面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 但是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没有表现出一个增强或者减弱趋势, 在过去1000 年里东亚夏季风最弱时期要比北半球最冷时期出现的早, 并与太阳辐照度的最弱时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6.
在应对气候变暖的语境下使用"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有缺陷的。首先,这一原则无法辨析谁才是真正的污染者,除国家外,各种非国有组织和企业、个人甚至大自然本身都可能是污染者,而且这种集体主义辩护很难站得住脚;其次,数百年前的污染者如今已不在了,要求他们的后代承担祖先的责任会让这一原则变成"得利者付费",也会遭遇"非同一性问题"的挑战,并且污染者还会处于"可原谅的无知"的状态;再次,"污染者付费原则"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需要确定时间点等要件。基于诸多理由,提出一种新的原则——"有能力者负责原则"——作为对"污染者付费原则"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准确地模拟观赏植物春花期和秋叶期的发生时间,揭示城市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并预测赏花和观叶的最佳时机,利用统一促进模型、统一冷激模型与日最低温–光周期耦合模型,分别模拟北京植物园1979—2019年20种春花植物开花期和10种秋叶植物叶变色期的年际变化,并评价最优模型模拟与预测的误差。结果表明,园林观赏植物春季开花期的发生主要受生态休眠期和生长期促进温度驱动,内休眠期冷激温度需求没有对春季开花期的发生起到限制作用;观赏植物秋季叶始变色期的发生主要受温度降低诱发叶片衰老的过程驱动,叶全变色期的发生主要受光周期缩短诱发叶片衰老的过程驱动。开花始期和开花盛期模拟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7和3.2 d,且这两个物候期的模拟误差具有较好的种间同步性;叶始变色期和叶全变色期模拟的平均RMSE分别为9.4和5.6 d,而这两个物候期之间的模拟误差不具有种间同步性;物候模型对各种植物开花日期和叶变色日期模拟的RMSE与其年际波动标准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优春季和秋季物候过程模型的外推检验与模拟检验的RMSE数值相近,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8.
红枣成熟期的裂果,是影响产质产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红枣裂果最直接的外部因素是成熟期的连阴雨.文章针对红枣裂果的气侯环境作出研究,并总结出采取棚盖、覆膜、喷药、套袋等措施进行防御,对保证产质产量,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邵菁清  杨守业 《科学通报》2012,(11):933-942
大陆化学风化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地表物质循环和海水化学组成,如何定量地重建古化学风化历史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化学蚀变指数(CIA)被广泛用作衡量大陆硅酸盐岩化学风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其指示意义在前人研究中不断深化,但对其具体计算方法和运用局限性缺乏深入探讨.研究长江干支流悬浮物的CIA值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揭示出CIA季节性的变化反映长江流域季节性降雨区迁移导致下游干流悬浮物来源的不同,由此提出CIA实际反映了流域累积的综合化学风化历史,而不是一个可靠的瞬时(季节性)化学风化指标,不能指示短时间尺度的季节性气候变化.通过比较不同计算方法和沉积粒度对CIA的影响,提出在CIA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0.
王永生 《科技信息》2009,(35):24-24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增加,尤其进入二十世纪,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由此产生的各种极端和异常气候,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承担着自己的国际义务,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中国民用航空局也把节能作为民航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在全系统开展此项工作。针对燃煤采暖中的排放,中国民航大学在充分调研天津地热资源和周边地热储量基础上.率先实施地热采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