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证券自律规则法律属性的判断取决于证券自律管理权系公权力抑或私权利的认识。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批不会使得自律规则成为规章,但经证券监管部门审批的规则具有了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属性,应经证券监管部门审批而未审批的证券自律规则不具有法律效力。无需审批的证券自律规则具有民事规则的属性,但实践中哪些自律规则需经审批还需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32.
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就司法实践中的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3.
立法滞后及诉讼观念的落后导致了简易程序已不能适应现代司法的需要,必须加以重新改造。同理,简易程序的改革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改造,还涉及诉讼文化、诉讼理念的改造。为此笔者对改革简易程序应处理好的基本思路、途径,重构简易程序的基本框架、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是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 ,其结果是形成了以调解为主的结案模式 ;而本文作者认为 ,民事审判的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要求结案方式的选择必须以合法性为原则。因此应以判决作为民事案件结案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5.
洞庭湖区治理主张的历史争议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洞庭湖区治理主张的历史争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并对贯彻党中央治理江湖的方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6.
群体决策争议的支持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群体决策过程存在知识断层和决策争议的问题,讨论了对群体决策中的争议过程进行支持的Toulmin逻辑表达结构,并对将Toulmin逻辑结构应用于设计支持非结构群体过程的“公共大脑”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张世广 《科技信息》2007,(36):196-196
我国当前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不能很好的完成既保护知识产权,又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任务。完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应当从立法上着手,使传统争议解决机制和专门争议解决机制逐步健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8.
丁国良 《科技信息》2007,(34):182-182
一、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由中学教育到大学是人生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而他们对于信用认识不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还没有独立科学的判断决策能力,很容易被误导。调查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某市第二中级法院已接连受理6起大学毕业生劳动争议案,  相似文献   
39.
支票与汇票一样都属于委托证券,但是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支票主要为支付工具,而不具备信用功能和融资功能。我国法律对支票的规定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空头支票的问题。本文拟对空头支票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以促进法律规定的完善。  相似文献   
40.
《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看到了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性,加强了问题解决的针对性措施,贯彻了立法“去‘宜粗不宜细’”思想,有其创新之处。但其暴露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应当尽快启动对《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程序,将其打造成一部既有前瞻性又有特色的能很好服务于民事诉讼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