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09年7月28—30日,中国贵州2009国际绿茶博览会在遵义市凤凰山广场举办。遵义市参会的茶叶企业成为博览会的亮点。作为博览会东道主,代表我市参会的茶叶企业多达50多家,包括集茶园种植、生产与销售一体的企业、专业包装经营的企业、零售茶叶的企业等;  相似文献   
142.
建立了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八氯二丙醚(S-421)残留量的方法。绿茶样品用正己烷提取,经硅藻土545(1 g)-浓硫酸(0.4 mL)净化,以正己烷洗脱;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柱DB-1701(30 m×0.32 mm×0.25μm)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八氯二丙醚在0.010~0.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添标水平为0.02,0.04,0.08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92.9%~9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6%。该法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绿茶中八氯二丙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3.
绿茶品质是绿茶质量监控最主要的对象之一,绿茶品质评审的五要素为色、香、味、形和叶底.对绿茶品质审评的感官评定优点突出,但缺点是比较主观;理化方法则只能实现对绿茶单一成分的检测,不能达到品质综合评定的目的;智能感官评审和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将标示绿茶滋味和香气特征的量值与绿茶品质相对应,具有科学客观和直观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未来对绿茶分等定级的潜在分析手段,而且可为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4.
为了研究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和品质的差异, 以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为样品,利用重量法对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水分、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样品的主要呈味成分,包括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咖啡因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存在差异.茶多酚、儿茶素、EGCG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咖啡因、茶氨酸、总氨基酸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不同季节的茶叶呈味成分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五峰夏秋茶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75份陇南绿茶样品中Pb,As,Cd,Cr,Co,Sb和Hg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通过目标风险系数(THQ)和风险指数(HI)评估绿茶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安全风险,为陇南绿茶的饮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的每日摄入量(EDI)均低于该元素的每日参考剂量(Rf D),THQ值大小依次为Pb>Co>Cr>Cd>Sb>As>Hg,其中Pb,Co和Cr对HI贡献率较高,是主要的风险元素.各元素的THQ和HI均小于1,表明陇南绿茶中这些重金属元素不会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6.
钒(V)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同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地下水污染。为了去除地下水中的五价钒V(Ⅴ),利用常见的生产废料绿茶渣为生物质原料制备了活性炭(BC),并在其表面负载零价铁(nZVI),得到一种环境友好的可渗透反应墙(PRB)活性填料nZVI@BC;优化了nZVI@BC的制备条件,考察了溶液pH和竞争离子对V(Ⅴ)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判断其吸附模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分析,并探究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FeSO4溶液的最佳反应浓度为1.0 mol/L,热解温度为300 ℃,在该条件下制备的nZVI@BC在吸附19 h后对V(Ⅴ)的去除量达71.6 mg/g;当溶液pH>3.0时,随着pH的升高,nZVI@BC对V(Ⅴ)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地下水中的共存阴离子与V(Ⅴ)发生竞争吸附,使V(Ⅴ)去除率降低;nZVI@BC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Sips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模型,nZVI@BC去除V(Ⅴ)的机理为:BC吸附V(Ⅴ)后,表面Fe0与V(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VO4,V(Ⅴ)被还原为V(Ⅳ)。  相似文献   
147.
利用水提法提取绿茶籽水溶性物质(TSW),通过热凝胶法制备质量分数15%的TSW凝胶。使用DPPH法和试剂盒法,测定提取物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利用乳析指数和显微观察判断其稳定乳液的能力,测定TSW凝胶的凝胶指数和凝胶保水性。结果表明:TSW质量分数为0.3%时,DPPH清除率最大,为17.53%,证实TSW质量分数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强;油相体积分数增加可提高TSW乳液的储存稳定性;质量分数15%的TSW溶液在90℃完全成胶,室温下凝胶保水性均大于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