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文学是文化意义的形象载体,研究文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就是向比较文学的本性逼近和复归;人格力量对文学有着重大影响,各民族人格及其相互交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视角;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对话、宽容、谅解,是减弱民族隔膜的唯一道路,但也决难完全弥合民族差异;一定的“隔膜”,反而增添了文艺鉴赏的韵味、魅力和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52.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4,31(5):F002-F002
李岩教授,男,朝鲜族,1950年出生于吉林省龙井市,1977年毕业于吉林延边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李岩教授1982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特约教授、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曾任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53.
本文是对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神猴原型及其在东西方的比较进行的个案研究。全文阐述了这一形象如何从民间文学走向文人创作,继而走向世界,在东西方引起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54.
曹顺庆教授是我国第一个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他在古代文论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跨异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其学术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55.
《上邪》和《去抓住一颗流星》这两首爱情诗,分别属于中国汉代乐府民歌和17世纪英国诗人多恩的“玄学派”诗。虽然两汉乐府诗和英国玄学派诗歌风格迥异,但是这两首爱情诗在事序结构与叙述结构中运用意象描写、反证和悖论来表达生死不渝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忠,是其最大的特色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因而产生诗歌张力,从而取得了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57.
我国“秘响旁通”之说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其核心观点都是注重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与相互引发,注重文本意义的派生与演化规律以及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复调复旨性,网络互动性,开放性和文化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种相通对于比较文学认识论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8.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观涉及小说功用、主题、小说与生活的关系,叙事艺术,人物塑造,结构形式等诸方面的内容。吴宓用西方小说理论观照中国小说,又受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但他的小说观又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美学传统,是中西合壁的小说观。本文拟对吴宓的小说观作一番粗浅的梳理并予以适当评介。  相似文献   
59.
陷入一元与多元的矛盾与对立困境的21世纪人类文化,也令比较文学进退维谷。究其根源,莫不在于强调矛盾与对立的西方哲学一元暨中心主义。而要突破这种困境,则只有外求于强调多元共存,相反相成的中国传统哲学一元暨多元主义。这也正是一种属于比较大学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60.
《大公报·文学副刊》诞生的年代还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研究,但这并不影响其以文学研究为基础,进一步阐发文学与艺术、伦理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文学与艺术的界限、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展开阐述,尝试还原20世纪初期《大公报·文学副刊》跨学科研究的全貌,以期对当下比较文学研究以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