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深部储层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深部储层孔隙类型划分方案,将孔隙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混生孔隙三大类;将裂缝划分为构造缝、重力滑移缝、异常压力缝、成岩缝、原生缝、塑性变形面、溶蚀裂缝七大类,把裂缝型储层提到了与孔隙型储层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了泥岩裂缝型储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湖区主要河流和地表盐分总量的研究表明:湖区盐分积聚主要受到干燥气候、太阳辐射而导致的水分的大量蒸发的影响。在强烈的水分蒸发作用下,水体表面盐分有所增高,且灌溉不当同样能引起土壤表层盐分的积聚,而发生次生盐溃化现象。可见对于湖区的农牧业生产来说,加强农田的科学管理、努力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护地表植被、选择先例的地表覆盖物、推广节水灌溉、废除漫灌、确立规范的农田管理措施是防止湖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3.
小菜蛾对白菜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馈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韩宝瑜  张钟宁  方宇凌 《科学通报》2001,46(16):1384-1386
用Porapak Q吸附、正已烷洗脱、GC-MS 合标准化合物鉴定出完整白菜挥发物含有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乙酸顺-3-已烯酯、罗勒烯、2,5-已二醇、青叶醇、正壬醇、β-香叶烯、α-蒎烯、反-2-已烯-1-醇、D-柠檬烯、丙酸顺-3-已烯酯、芳樟醇、香叶醇、反-4-已烯-1-醇、异戊酸顺-3-已烯酯、α-萜品烯、β-石竹烯、蒈烯-3和α-石竹烯,前5种为主要组分。各组分均能引起触角电位(EAG)反应,其中烯丙基异硫氰酸酯、C6醇及其酯类青叶醇、反-2-已烯-1-醇、反-4-已烯-1-醇、异戊酸顺-3-已烯酯和2,5-已二醇引起的EAG反应较大,且雌蛾对这6种组分的EAG反应值稍大于雄蛾。匝烯类引起的EAG反应较小,雌蛾EAG反应值小于雄蛾;而雌、雄蛾对β-香叶烯的反应稍大。风洞试验表明完整白菜挥发物、烯丙基异硫氰酸酯、2,5-已二醇和异成酸顺-3-已烯酯显著地引起小菜蛾的定向飞行和着落;完整白菜挥发物活性最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次之。雌蛾对烯丙基异氰酸酯的趋向性稍强于雄蛾。α-萜品烯等为次要组分,触角电位反应和风洞研究均证实其活性弱。  相似文献   
104.
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基本代谢作途径、来源、作用及其生产途径。本篇为其第一部分,谈了由乙酸、甲瓦龙酸、莽草酸代谢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05.
农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提出灌区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 ,分析农灌区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实例 .认为盐随水来 ,但不易随水去 ;提高灌溉效率 ,加强排水 ,建立盐水土地处理系统 ,可保证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6.
5.12汶川地震航空遥感应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后,航空遥感快速覆盖了灾区现场,应急航摄图像解译迅速确定了地震灾区分布范围,获取了地震影响范围内毁房、毁路、堵江和被破坏基础设施的位置、规模等灾情信息,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规模信息,为抢救生命、修复交通线和估算灾情提供了基本依据.进一步解译分析表明大型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震中北东45°~50°方向,从零到300km范围,今年的汛期和未来几年内大约有137处大规模滑坡、泥石流发生,制定重建和发展规划时不但应避让目前分布的大型灾害,还应充分考虑潜在大型灾害.  相似文献   
107.
在对连云港地区木本植物区系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该地区的城市绿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8.
导管分子程序化死亡过程中Ca2+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宗申  利容千  王建波 《科学通报》2001,46(13):1098-1100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辣椒叶片导管分子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中Ca^2 分布的变化。在导管分子形成初期,液泡和细胞核占据细胞的大部分体积,Ca^2 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和细胞壁上;当壁次生加厚开始后,液泡、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解体,细胞内Ca^2 明显增多;细胞质进一步解体,Ca^2 在未进行次生加厚的细胞壁上明显增多,而次生加厚带上非常少;随着细胞质更进一步的消失,Ca^2 主要分布于未次生加厚的细胞壁侧,次生加厚带上仍然非常少;在细胞内物质彻底消失后,Ca^2 在次生加厚带部位上分布增加,而在未次生加厚的壁上减少。观察结果表明,在导管分子PCD的初期、细胞壁次生加厚期和成熟期,Ca^2 的分布发生时空变化,可能表明它对细胞壁次生加厚具有调节和提高Ca^2 运输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研究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33-4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利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固体发酵物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UV、IR等波谱学技术手段,结合文献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单体化合物的多种抗菌活性.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cillic acid(1)、Sclerotiotide A (2)、sclerotiotide B (3)、sclerotiotide F (4),其中化合物1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化合物2-4具有中等抗菌活性.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33-4能够产生一系列环肽类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