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超声、DMAc、DMAc+KMnO4、甲醇+DMAc等四种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脱脂棉纤维进行预处理,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了处理前后脱脂棉纤维结构和形态的变化,其结构和形态随预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发生不同变化.在这四种方法中以第三种DMAC+KMnO4预处理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
论我国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的紧迫性,可行性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3.
以白棉为例,采用光老化、热氧老化、水解老化等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棉纤维进行老化处理,表征了老化前后各样品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及白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可以强化老化因素,有效确定各因素对棉纤维老化程度的影响;光、热、氧化、酸或碱水解等均对棉纤维的老化有影响,高温和氧气的协同作用及酸水解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较大;老化时间的增加会使棉纤维结构与性能的损伤增大.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XJ107型棉纤维自动测长仪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设计构想及实现方法.给出了主要硬件电路图和软件流程图,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该系统采用8051HA单片机控制,光电器件作信号检测,步进电机计数测长,实现了制样、测长、清理全过程自动化.实际运行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测试快捷,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95.
讨论碱处理对不同含量木棉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观测碱处理后不同含量木棉纱线的红外光谱、结晶结构、失重率、毛效、回潮率、染色及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碱浓度条件下,碱煮后,随木棉纤维含量的增大,纱线的失重率、毛效依次显著增大、断裂强力增幅小.碱丝光处理后,对含木棉纤维纱线的纤维素的化学组成无明显的影响,但引起结晶度的减小,破坏了纤维的结晶结构,使部分纤维素I转化成纤维素Ⅱ,并随木棉纤维含量的增大.断裂强度增大和断裂伸长减小的幅度逐渐降低,纱线的吸湿性能明显增大.木棉含量愈高,混纺纱上染率愈低.表观色泽浅,色差较大.通过不同碱丝光处理工艺对比,木棉纤维对碱的耐受性较棉差,若用碱对木棉纤维进行染整处理,条件要较棉温和.  相似文献   
96.
铈盐引发丙烯酰胺在棉纤维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铈(Ⅳ)盐-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在天然纤维素纤维上接枝共聚,探讨了酸预处理和接枝反应条件对产物平衡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共聚机理.IR表征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  相似文献   
97.
《中国科技成果》2007,(3):60-60
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棉花消费大国,常年种植棉花8000万亩。但我国棉花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病虫危害和棉纤维内在品质差等严重生产问题。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非常惊人,如黄萎病通常可造成10%~20%的棉花损失,严重时高达30%以上,且导致皮棉质量严重下降;棉铃虫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年份甚至可达100亿元;大量的农药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损害了农民身体健康。在棉纤维品质方面,我国表现为品质较差、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棉纺企业纺优质纱或高支纱的需求,并使得部分棉纺织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影响其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98.
经分析认为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所组成的系统为灰色系统,并对这一系统采用灰关联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析过程和步骤.经分析计算发现:棉纤维长度是影响成纱重量不匀率的主要因素,棉纤维成熟度对成纱重量不匀率亦有较大影响,纤维细度和强度对棉纤维成纱重量不匀率的影响降为较次要因素,而可以通过工艺设计控制的棉纤维含杂率和短绒率对成纱重量不匀率几乎无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棉纤维品质与成纱质量的部分规律,可用以指导棉纺织生产.同时证明了灰关联分析是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因素分析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