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6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86篇
教育与普及   1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3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报道了五种豆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如下: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 Taub.)的核型公式为2n=2x=16=2m 8sm 6st;野小豆(Phaseolus minimus Roxb.)为2n=2x=22=18m 4sm;总状花序山蚂蝗(Desmodium spicatum Rehd.)为2n=2x=22=12m(2SAT) 10sm;圆菱叶山蚂蝗(Desmodium podocarpum DC.)为2n=2x=22=16m 6sm;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 Hance)为2n=2x=18=10m 8sm。五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2.
我国不同产地卤虫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3.
134.
内蒙古野豌豆属7种2变种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野豌豆属7种2变种的染色体核型,其中Vicia pseudorobus,V.costata,V.gi-gantae,V.japonics,V.amaena ver.oblangifotia的核型为首次报道;同时对该属的染色体基数与核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其染色体基数与核型组成及结构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5.
鸟类染色体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最近几年大约有六百多种鸟类的核型被报道,但是同科鸟之间核型的比较分析所见报道较少。本实验以雀形目中的四种鸟为实验材料,通过核型之间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鸟类染色体的多态性和四种鸟的亲缘关系及进化趋势。同时还探讨了PHA对鸟类核型影响。  相似文献   
136.
五种海水鱼的染色体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7.
138.
山野豌豆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野豌豆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染色体数目为2n=12,核型公式为K(2n)=2X=12=8m+2sm+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2=2L+4M2+4M1+2S,核型为"2A".  相似文献   
139.
通海海菜花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产于我国云南省的通海海菜花 (Otteliaacuminatavar.tonhaiensish .Li)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 2n =2x =2 2 =1 8m 2sm 2st) .属“2B”型 ,与海菜花属 (Ottelia)的核型非常相近 ,这为进一步研究水鳖科海菜花属的系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0.
徐雁 《安徽科技》2003,(5):44-46
对于基因的科学研究,是从发现基因的传递规律开始的,1965年,一位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发现并发表了有关基因传递的规律.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了基因--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模型,即我们在中学教科书里读过的"DNA双螺旋模型".20世纪70年代,人类破天荒第一次真正能够拿出基因来做试验,即建立了可以称之为"遗传工程"或"分子克隆"的技术,并第一次用拼凑基因的方法建立了人为的生物,尽管还不完全,还很简单,科学家却用一些基因生产出了"遗传工程"的产品--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