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1989~1990年,在石河子、奎屯一带,分别在西瓜和籽瓜的苗期和生长中期,共采集病株标本180份,经分离、回接、再分离,确定致病的病原菌有五种类型,经鉴定分别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sp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瓜类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capsicia)、瓜类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分别引起西瓜和籽瓜的立枯病、烂根病、枯萎病、蔓枯病和疫霉病。苗期以丝核菌引起的立枯为主,占64%,镰刀菌烂根占32%。成株期以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为主占87%,疫霉病4.6%,蔓枯病占3.8%,丝核菌占2.3%。  相似文献   
92.
利用棉籽壳替代麦粒砂繁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棉籽壳和麦粒砂分别作为真菌培养基物,繁殖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试验结果表明棉籽壳繁殖棉花两种病病原菌,比常规麦粒砂繁殖质量好,速度快,成本低,污染小。  相似文献   
93.
<正>近几年来,北疆石河子下野地、五家渠的主要西甜瓜产区,枯萎病已成为西甜瓜稳产、高产的重大障碍,直接影响着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团场出口创汇。 一、症状 瓜类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而以开花、抽蔓到座果期发病最盛,一般在7—8月为病发主要期,苗期西瓜略高于甜瓜。对幼苗期,受害早时,不能出土或出土不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褐色缢缩,发生猝倒。成株期发病,病株生长缓慢,西瓜略多于甜瓜,病势发展缓慢,萎蔫不显著。甜瓜一般发病期在7—8月份,甜瓜发病率又高于西瓜,子叶受害、  相似文献   
94.
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盈  陈洪昌 《河南科技》1992,(3):19-19,25
<正> 西瓜是夏令瓜果之佳品,是人们喜爱的瓜果之最。西瓜含有多种维生素,人们食用后,可以促进身心健康,防署降温,利尿降压等优点。近几年来,由于集约农业的迅速发展,西瓜间作套种面积逐年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西瓜重茬机率增加,枯萎病一年比一年加重,往往形成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严重影响着西瓜生产的发展。为此,从1983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西瓜枯萎病的调查研究及试验防治工作。现简述如下: 一、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栽培管理等条件均有密切关系。根据多年调查,试验和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95.
新引进北美胡麻品种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7个从北美新引进的胡麻品种(系),在自然重病地上进行了抗枯萎病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引进品种(系)间抗枯萎病性能虽有差异,但均属抗病类型,它们的生物产量低于当地高抗枯萎病主栽品种陇亚7号,Vimy,McGregor和Omega生物产量位居第2和第3,与陇亚7号的差异较小,病死株率分别为7.2%,8.4%和7.9%,分别比陇亚7号低4.4,3.2和3.7个百分点,是抗病育种比较理想的亲本品种  相似文献   
96.
我区棉花重茬面积不断增加,棉花枯、黄萎病逐年加重,通过喷施萎菌剂、苗康、壮根、棉康宁四种药剂,减轻了棉株的发病率,提高产量2 ̄7.59%,单株成铃率增加0.104个,铃重增加0.06 ̄0.18克,品质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7.
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国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寄主范围、致病力分化、病原菌鉴定、生理小种、生理研究、生化防治等.  相似文献   
98.
辣椒枯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福建漳州地区的辣椒枯萎病的危害症状,采用常规病原菌分离方法和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初步确定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iumSchl.).对不同发病级别的辣椒植株体内的镰刀菌的分布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枯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随部位和病情不同而发生变化,健株上未分离到镰刀菌,辣椒枯萎病原菌主要集中在感病植株的茎基部,病株的含菌量为2级>3级>1级,2级病株的含菌量达30.76×104cfu/g鲜质量;是1级病株的102.53倍,是3级含菌量的12.06倍.病原菌的专化型和致病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100.
西瓜是上蔡县早春主要经济作物,但由于近两年没有做好轮作倒茬,部分地块西瓜枯萎病发生较重,造成死苗减产,影响了瓜农种瓜的积极性.经实践证明,在西瓜地里套种玉米,可以有效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促进瓜粮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