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应用Brinkman-extended Darcy流动模型,对恒热流密度条件下,方形轴流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内流体与泡沫金属之间的瞬时局部非热力学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流体在低孔隙率、低ppi数的多孔泡沫金属通道内低速流动,以及当流体和多孔泡沫金属间存在较大的导热能力差异时,两者间的瞬时局部温差较大,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762.
为优化换热器组件间流量分配、提高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和组件寿命、为组件的排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基础上,针对一种典型的换热设备进行了整体流场分析以及单个换热器组件内的壳侧流场分析,给出了组件间流量分配规律和单个组件内的壳侧流场分布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组件间流量分配主要受组件自身流动阻力的影响,并行排列的换热器组件能有效展平流量分配;单个组件内壳侧流场受螺旋管层位置结构的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分布。  相似文献   
763.
温度及流速对板式换热器内城镇二级出水结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城镇二级出水热能回用中结垢的影响因素,该文以板式换热器内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在热泵工况下对污垢热阻及流动压降进行了现场全周期监测,并着重考查了温度和板间流速对污垢初始形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垢形成过程存在起始期、生长期和渐进期,起始期长度为3.5~8 d;温度对于混合污垢形成的影响呈单调性,春夏两季污垢生长旺盛;板间流速决定了"生长"和"剥离"两种作用在污垢形成过程中的竞争关系;该研究可为二级出水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64.
空气外掠圆孔翅片管的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矩形平翅片作为比较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气外掠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表面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获得了不同Re(雷诺)数时矩形平翅片和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表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Nu(努塞尔)数分布.平翅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最大误差小于10%,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流Re=1 610~6 440时,三对称大直径圆孔翅片的表面传热系数比平翅片提高25%以上.证明该圆孔翅片是一种适用于翅片管式制冷换热器且传热效果优越的片型.  相似文献   
765.
中空纤维膜换热器传热传质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概念和操作过程引入到换热器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既有传热又有传质的新型中空纤维膜换热器.以水为工作介质,对采用聚偏氟乙烯膜(PVDF)的中空纤维膜换热器进行了初步的传热、传质实验研究,考察了逆流布置下溶液的进口温度和流量对换热器的传热、传质效果的影响,并构建了同样尺寸的铜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虽然膜材料本身的热传导系数较低,但膜换热器冷热流体之间接触面积比传统换热器大,特别是水蒸气从热侧向冷侧进行质量传递的同时还进行潜热传递,因此膜换热器的换热量可维持在较高水平,流体的进出口温差也有大幅度提高.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的工况范围内,在低流速、小流量下,膜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优于金属换热器,但随着管内流速的增加,膜换热器的沿程阻力将远大于金属换热器,因此膜换热器适合于在低流速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766.
基于过程模拟软件的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国际流行的ASPENPLUS模拟软件,通过与必要的手工计算相结合,高效地设计出符合中国相关标准管壳式换热器的步骤和方法。复杂而且繁琐的能量平衡和压力降计算由软件来完成,设计者只需依照相关的标准,通过简单的手工计算确定出离散变量的取值,再基于模拟软件的计算结果,在压力降和标准许可的范围内,调整离散变量的取值以便进一步提高总传热系数,从而节省传热面积。通过重新设计一个文献实例来演示所提方法的简单性和有效性,所得的换热面积比报道值节省了66.7%。  相似文献   
767.
郭晓明 《科技资讯》2010,(20):115-115,117
针对彩涂板生产线固化炉出口冷却系统中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果不佳、带钢冷却用脱盐水消耗量大的情况,以精涂固化炉冷却系统为例,从板式换热器本身结构及维护方面找出原因,通过改变板式换热器流程组合、加强清洗维护,从而解决问题,避免因板式换热器的因素而造成冷却带钢板面的脱盐水耗量的增加,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8.
李珞  张跟超 《科技资讯》2010,(15):28-28
本文主要介绍了板翅式换热器的强化换热的特点,从第一个层次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和第二个层次改善换热器的整体安排两方面着手。根据其特点,选择提高换热器性能的方法,可以大大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69.
本文通过分析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阻力及流程组合,结合工程实际对板式换热器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770.
设计制作了一台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以海水作为热源。制作设计采用功率为1 100 W定速压缩机,考虑到海水的腐蚀性,海水端换热器选用不锈钢材质的板式换热器。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能量/热量转换效率(coefficient of performence,COP)和制冷性能系数(energy efficiemy ratio,EER)分别为4.159和4.412,比空气源的热泵空调系统(等功率)的COP和EER分别提高26%和33.6%,并且本系统无结霜现象,不会产生城市的热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