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遵义科技》2008,36(4)
2008年6月19日,以遵义市科技局姜清连副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项目检查组对遵义林科所承担的市科技局农业攻关组《遵义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研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42.
运用14个SCAR标记引物对松材线虫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抗性候选个体开展MuPS(Multiplex PCR of SCAR markers)分析。结果表明,120个样品中出现104个不同的MuPS型,区分率86.7%、74.2%的个体完全能够被识别。引物Pmscar157、Pmscar007、Pmscar053的多态位点数出现率非常高,分别占总位点数的131%、13.3%、18.4%,而引物Pmscar039、Pmscar499的位点数出现率非常低,分别占总位点数的0.16%、048%。因引物重复性高、稳定可靠,可通过获得的MuPS型识别抗性候选个体、管理抗性候选家系。  相似文献   
43.
松萎蔫病涉及各种真核与原核生物之间多种关系,其病理过程也受这些关系的影响。松树的病状不仅取决于松材线虫的数量、致病性、寄主的抗性,还受气象因子的影响。线虫与其携带天牛、致病过程、病死木的微环境同样受到这些因子的影响。笔者就病死树中的松材线虫种群及微环境和寄主抗性与菌根共生为例说明与松萎蔫病有关的生物间的复杂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决定了寄主树的存活和松萎蔫病的扩散。气象条件对这些复杂关系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高温和干燥条件加速了松萎蔫病的流行。为了有效防控松萎蔫病,必须对松萎蔫病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4.
采用微波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疫木板材进行除害处理并获得成功。通过对相关技术指标的测试,计算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ekle)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matus Hope)致死临界温度及不同厚度、湿度板材的有效处理时间。该项处理技术能够100%杀死松材线虫病疫木板材内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符合国家对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的要求。经安全性和稳定性测试,微波泄漏量低干国家标准,微波输出功率稳定,输送系统运转正常。该项处理技术高效快捷、安全可靠,对环境友好、先进适用,可用于一定厚度板材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45.
苦豆草生物碱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苦豆碱、野靛碱、N-甲基野靛碱、莱曼碱和总碱配制成生物碱浓度为1×10-4g/mL的PDA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上接种灰葡萄孢菌后再接种松材线虫,观察、记录松材线虫繁殖的情况。结果表明,苦豆碱、野靛碱和总碱对线虫的抑制繁殖作用都较强,其中,苦豆碱能完全抑制线虫的繁殖,且能引起线虫的死亡。对测定的生物碱的分子结构及对松材线虫的活性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关于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对松材线虫的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对之间关系的假说。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水杨酸(SA)对黑松幼苗抗松材线虫病的诱导抗性效果以及诱导互作过程中黑松苗体内PAL和P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喷雾和浸根处理均可诱导4月生黑松苗产生对松材线虫病不同程度的抗性;经SA预先诱导处理后,松苗PAL、POD活性显著增加。用不同浓度的SA对黑松幼苗叶面喷雾处理,0.01 mmol/L的SA诱抗能力最强,诱抗效果达61.9%;用0.01 mmol/L的SA对黑松幼苗浸根处理,当处理3 h时,SA的诱抗能力最强,诱抗效果达71.4%。应用SA叶面喷雾或浸根处理4月生黑松苗,其诱导期为5 d时挑战接种松材线虫比诱导期10 d时的诱抗效果要好。研究发现SA浸根与叶面喷雾处理相比,其对黑松幼苗的诱抗效果普遍较好。SA处理后松苗POD和PAL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第5天挑战接种松材线虫,至第8天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POD增加了146%,PAL增加了64%。随后酶活性开始下降,至第12天时POD仍高出对照221%,PAL仍高出对照150%。  相似文献   
47.
松材线虫病普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松材线虫病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以及普查工作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8.
松材线虫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有分布,日本危害最重。中国自1982年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科研工作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1998至2000年间,由浙江林学院、杭州市森林病虫防治站、富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余杭区林业水利局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松材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在松材线虫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项目属杭州市“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经过3年时间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⒈松墨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在我国首次…  相似文献   
49.
亮耳菌杀线虫活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板测定了方法测了日本亮耳菌野生型菌(LAM1-99,LAM2-98)、驯化菌株(LAM3,LAM4)和退化型菌株(LAM5)对腐生线虫和松材虫的致病率,结果表明这种菌株对不同线虫有不同的毒杀作用。LAM5菌株对松材线虫的致病效果高于野生型,而对腐生线虫的致病效果低于野生型,从人工栽培的子实体中分离到的菌株能使菌株的性状向野生型恢复。  相似文献   
50.
在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间 ,采用灭幼脲 3号微胶囊与其它农药微胶囊的混合制剂防治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Ⅳ号微胶囊(杂环类 )防治效果最佳 ,无论是速效 ,还是 1 0天、2 0天 ,30天后的持续药效均达 1 0 0 %。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Ⅰ号微胶囊 (拟除虫菊酯类 ) ,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Ⅲ号微胶囊(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复配 )防治的效果也较好 ,但 30天后的持效有所降低。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Ⅱ号微胶囊 (有机磷类 )的防治效果稍差。而单纯使用灭幼脲 3号微胶囊防治松褐天牛成虫的药效比不上混合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