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二倍体和四倍体的颖花和剑叶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培矮64s四倍体的颖壳长、颖壳宽、花药长、花药宽、柱头长、柱头宽和剑叶夹角等性状都较二倍体显增大;剑叶长和剑叶宽显减小。相关分析表明,倍性对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量上,即影响相关性的程度,对相关性的性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3.
李亿坤 《广东科技》1994,(12):23-24
同田双季制种(就是在同一块田,一年中完成春制和秋制两季制种)是近几年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其优点是:制种产量高,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效益。其高产技术要点如下。一、同田组合方式春季制种组合宜选用全生育期较短的组合,秋季制种选用较耐低温的中熟组合。如春季制种用威  相似文献   
44.
对7个大麦变种和品系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从其核型公式、染色体相对长度和核型的研究表明,7个大麦材料的区别取决于染色体各参数。  相似文献   
45.
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重要的"绿色纤维"之一.为了培育高纤维产量品种,需要建立茎皮出麻率的早期非破坏性评价技术以便在花前选留高出麻率材料作为杂交亲本或繁种群体.以3个大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茎皮与整株茎皮出麻率的关系和生长过程中茎皮出麻率的变化式样,发现大麻植株的出麻率高低在生长前期已经确定,现雄蕾前30d植株3/5高度处或现雄蕾前20d植株2/5高度处宽1/5周径、长20cm茎皮出麻率可以很好地反映整株出麻率.结果表明,选择高出麻率大麻植株可在生长早中期现雄蕾前采用非破坏性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46.
利用泰和鸡与外来优良鸡种杂交,并对杂交后代连续进行三个世代选育,培育出主要性状遗传相对稳定的白色丝羽乌骨鸡Ⅰ系和Ⅱ系两个新品系;在狼山鸡(N系)基础上,经五个世代的连续选育,形成了纯合度高的快、慢两个新品系.两个配套系的各项生产性能全部超过国内外现有乌骨鸡的生产水平.在乌骨鸡肤色伴性基因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7.
我们在1987年黑松×长白松30人工杂交试验林12年生时,从中复选了15株优树。它们速生、耐旱、耐寒和抗病、虫害。它们属于父母亲本性状融合型遗传类型。在2000年已对部份优树嫁接初繁,形成了无性系,为决选出1~2个优良无性系,为推广速生、抗逆的松树新无性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金针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金针菇早期育种、金直菇杂交育种及同工酶标记分析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由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王章荣教授、季孔庶教授等完成的“鹅掌楸种间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产业化开发利用”研究项目,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针对鹅掌楸遗传资源濒危现状,根据地理上远距离植物种间杂交可能产生杂种优势的理论,首次揭示了地理隔离的鹅掌楸属两个物种问不仅具有良好的可配性,而且创造了具有十分显著的杂种优势的鹅掌楸新种;揭示了杂交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和生理生化机理;通过种群生殖生态和种群生态学研究,揭示了鹅掌楸自交不亲和、雌雄异熟、缺乏传粉媒介、地理隔离等引发濒危鹅掌楸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机制,提出了有效挽救濒危鹅掌愀的策略和技术,创造了可靠的开放式杂交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50.
所谓植物人工种子是利用细胞杂交、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把组织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体细胞胚Somatic embryo)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胚状体功能的物质中,并能发芽出苗,长成植株的植物种子。目前,美国、法国、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