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地铁开挖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已成为地铁工程中的重点问题.文章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模拟了CD、CRD法开挖对既有给水管影响变形的全过程,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得出了较为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施工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厦门海底隧道属国内首建,出口端地层软弱、易膨胀、随挖随塌,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很大。根据该地段的地质条件,设计六种不同的开挖与支护工况,利用数值法分别模拟这六种开挖过程的地层三维变形状态,分析和总结其变形、失稳规律,优化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及其工艺,提出了实用且可靠的施工措施和建议,有效地指导了施工,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具体地铁工程的结构设计实践,对矿山法暗挖工法条件下主体隧道与联络通道斜交时接口处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介绍。为地铁矿山法暗挖隧道中并不多见的斜交隧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浅埋暗挖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意义、背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接着又对其存在和需要克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描述,包括地质特点、沉降、力学、施工技术等方面;最后在技术方法上提出了包括注浆、支护和施工等建议,说明了浅埋暗挖法的重要意义,并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大连市大连湾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回填路基浅埋暗挖隧道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提出了增强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注浆等手段加强围岩的自稳能力等控制对策,为类似工程沉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轻轨隧道在浅埋裂隙泥岩矿山法暗挖掘进的技术难题,本文结合重庆轻轨三号线火车北站-龙头寺区间隧道工程特点和难点,阐述在城市建筑物及铁路下暗挖隧道施工的小导管超前支护双液注浆措施,并通过监测信息反馈施工结果。总结分析其成功经验,供以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浅埋暗挖电力隧道穿越学院路桥梁桩基础施工实践,探讨了在太原市小店区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实施,使施工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顺利完成了隧道施工,方案成功实施可在类似工程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丁建军 《科技信息》2011,(7):310-311
侨香站过街通道周边环境复杂,通道下穿6.5m×4.1m的雨水箱涵以及Φ500mm的次高压燃气管,此两根管线改迁难度极大,该段只能采用暗挖下穿避开。暗挖段地层主要为填土、粗砂、砾砂、卵石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初期支护拱顶采用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边墙采用超前水平旋喷桩加固止水和锁脚锚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系统总结环形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的优缺点。结合上软下硬地层的地质特点,对传统拱盖法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出了双层初支拱盖法,并将其应用于青岛地铁2号线海川路站、徐家麦岛站。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上台阶施工中,地面最大沉降可达12 mm左右,拱顶最大沉降可达7 mm左右。Ⅱ、Ⅲ级围岩采用单层支护可行,Ⅳ级围岩及更差的地层采用分部、分导洞开挖,双层初支。在硬岩地区,采取完全双侧壁导坑的工法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地铁不断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难题,新建铁路隧道近接下穿既有结构施工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本文以佛山市东平1号隧道近接下穿岭南大道既有综合管廊工程为工程背景,针对本工程跨度大、线间距小、埋深浅的特点,选取了开挖方式为浅埋暗挖法中的"CRD"法(交叉中隔壁法),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GTS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管廊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