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鲍红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88-91,20
安庆方言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么、几、好"等几组,它们的组合形式和语法功能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做了较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不同国家的人存在着语言差异,即使在同一语系中也存在着“方言”的差异。这种方言现象是否存在于动物之中  相似文献   
13.
旧志、传刊或歌谣、谚语中保存的方言资料,对后人研究地方史、地方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解放以来的闽西方言调查与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满语对东北方言和普通话产生了很大影响,满语词汇至今还广泛应用于东北方言之中。不仅如此,满语对汉语普通话的丰富、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满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有待我们去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云南方言中,疑问句常采用“有没有”的提问方式,这一提问方式与现代汉语疑问句中的是非问“V没V”在形式上看起来十分相似,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云南方言语法的影响,回答问题时常出现“有V(过)”的不规范现象。本文通过对云南方言语法的调查,对“有V(过)”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扬雄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在夷貉则引之”的思想,主张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他写作《方言》一书,就是出于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需要。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周边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对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作者的身份进行考证。在比较《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续金瓶梅》三部作品的差比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量化分析,并结合汉语发展史和山东方言的现状,认为在行文风格上这三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鲁东或鲁中的山东人。  相似文献   
18.
说东北方言动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用角度考察东北方言动词“造”的使用频率,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并构拟出新圩方言的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声母和韵母等呼的配合关系。本文还将新圩方言音系与中古音及现代北京话语语音进行比较,说明新圩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及其与现代北京语音的异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方言》与扬雄的语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立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2):29-30,107
从《方言》本身的研究入手,探讨了扬雄的语言思想。认为《方言》体现了扬雄实事求是的语言思想,反映了作者语言的地域观和语言演变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