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9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压力容器疲劳设计方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压力容器疲劳设计规范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现行的疲劳设计方法及模型,综述了容器疲劳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2.
沥青混合料小梁疲劳试验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小梁重复弯曲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一项重要室内试验。根据断裂力学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小梁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以与实际试验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在深入研究计算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后,该方法可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83.
增韧补强是现代技术陶瓷研究的重要领域。ZTA纳米复相陶瓷借助于ZrO2的相变特性能够显著改善陶瓷的韧性。首先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陶瓷增韧的显微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ZTA增韧陶瓷复合粉体的几种制备工艺,分析比较了各种工艺的特点,指出了ZTA陶瓷粉体制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4.
疲劳小裂纹监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5种疲劳小裂纹监测方法的监测原理及方法,比较了各种监测方法优势及局限性,概述了小裂纹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85.
本文的目的是将实验力学中的一种新方法——焦散线法应用于一般工程材料的K_1及J积分的测量,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早已为公众熟知的HRR理论。本文的特点之一是对试件的表面要求不高,从而扩大了焦散线法的应用范围。本文还给出了测量应力强度因子及J积分的实验-计算公式,其中非平行光照射下焦散线最大垂直尺寸D与J积分之间的关系式,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贴片焦散线法的简化物理模型,并对此产生的误差作了较详细的讨论,给出了修正系数。用本方法测得的结果与理论值及其它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相当接近的。  相似文献   
286.
本文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和Weber-Schafheitlin间断积分,求得裂纹尖端附近位移场精确解的封闭形式,从而改进了断裂力学中Williams复特征展开式级数解的主项位移场公式.  相似文献   
287.
周边切口试件裂纹稳态扩展过程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以实测的平均载荷^P作为试件端面的力边界条件;以实测的tid和a(t)作为运动边界条件,将周边切口短圈柱试件简化为左右对称且轴对称的精细有限元模型;成功地、较真实地反模拟了冲击加载下裂纹稳态扩展的运动过程,进一步论证了在起裂纹时的围道j(t)积分和裂纹稳态扩展的围道J(t)积分在裂尖稍远处是守恒的;计算得到的阻力曲线与试件尺寸无关;模拟了裂纹起裂及稳态扩展时的变形场和应力场的演化过程,并通过这些精细场的演化过程进一步论证了相应的表征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88.
从平均应力和断裂力学的观点评述了残余应力对材料疲劳极限的影响。讨论了在残余压应力场中无限疲劳设计时疲劳极限的确定和有限疲劳设计时疲劳寿命的预测的判据。  相似文献   
289.
应用单边缺口三点弯曲(SEN)、双悬臂梁法(DCB)和短棒法(SB)三种测试技术研究等离子喷涂ZrO_2陶瓷和WC-Co金属陶瓷涂层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_(IC),测定了各方法的柔度标定试验计算公式,得出WC-Co类涂层G_(IC)高于ZrO_2类,内聚型(Cohesive)断裂的G_(IC)高于粘着型(Adhesive)断裂的G_(IC),粉末粒度细、涂层孔隙度低、裂纹少的涂层均使G_(IC)提高,显示G_(IC)对涂层显微结构特征变化较常用的拉伸粘着强度试验法敏感。认为DCB法和SB法有较为严格的理论基础,SB法测定简单易行,数据集中,能敏感地反映断裂类型的特征;DCB法可于一根试样测出多个G_(IC)值,有利于对涂层性能进行统计可靠性评价。涂层断裂力学研究可为选择粉末、优化涂层工艺和指导涂层设计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90.
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方法研究在高温与中子辐照的环境中金属材料的氦脆化.首先建立了金属中氦泡的演化方程,在讨论氦泡成核和长大机理的基础上,求得了氦泡的成核与长大速率及涨落长大系数,最终导出了氦泡密度分布函数和金属发生氦脆断裂时的临界氦泡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