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系统科学   148篇
丛书文集   334篇
教育与普及   1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8篇
现状及发展   100篇
综合类   882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0年   4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71.
《安徽科技》2002,(6):39-40
对省属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转制,过渡期为5年,即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为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实行以下配套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2.
73.
1969年底至1970年初,无论是中国的对美政策还是美国的对华政策,都做了微小却是积极的调整。这其中的原因,学术界已做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以中苏关系的紧张乃至破裂为前提,中美关系在60年代末得到缓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一问题上显示了卓越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74.
论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应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当前应加快建立起一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包括建立衡量循环经济的标准、建立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财政、税收等激励制度、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保障制度体系、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体系。应借鉴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政策、立法成果。  相似文献   
75.
师:我们来一个速算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夺得冠军?规则:每组推出四名同学参赛,先得出正确得数的为胜利,每题25分,满分100分。  相似文献   
76.
何捷 《奇闻怪事》2005,(5):37-37
200个要求认读的生字;356个能正确书写的新词;32篇课文;八个语文园地:各种句式的训练,外加8篇独立阅读课文……刚接班一个学期的我,面对这些复习内容以及尚且幼稚的孩子们,真有点不知如何下手。偏偏这时,全校又进入语、数课各半天的“总攻”阶段,我不愿天真的孩子们用健康去换取一时的高分,一直在想着如何“走捷径”,让这死气沉沉的复习课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77.
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垄断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新经济政策等论述,在今天仍然有着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8.
江河上游的规划和治理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关键。珠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要从规范现实经济行为入手,以便遏制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规范珠江上游各经济主体的行为,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价值标准,以分析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9.
8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核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中,高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力量,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加强高校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力度,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鉴于此,从本期开始,本刊专门开辟“自主创新”栏目,与您共同解读创新政策、跟踪创新热点、分享创新成果、推介创新模式、倾听各方声音,以高定位(刊物)、高水准(编者)、高参与(读者)为目标,搭建自主创新理论与实践交流的崭新平台!热忱欢迎您来稿、来函,我们愿与您并肩携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