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3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41.
言论     
《科学大观园》2012,(13):80-80
我们都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一尊神像从神坛上请了下来,结束了一个神化的时代。现在我感觉到又有一种思潮,似乎要重新把这尊神送回到原来的神坛上。如果十年之后的中国真的再回到当初那个样子的话,那我要么移民,要么自杀。——作家梁晓声称如果倒退回文革他要自杀  相似文献   
342.
李方玉 《科技信息》2012,(6):320-321
为了探讨篮球、足球教学课对高职生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随机抽取泸州职业技术学院09级122名学生进行为期16周体育教学实验,对其锻炼前后进行抑郁状态问卷(DIS)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后高职生抑郁情绪的总体水平显著降低,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篮球、足球教学对高职生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43.
大学生自杀问题己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的群体,有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激动人心的未来,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有很多人放弃了生存的权利,这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财富的损失。他们为什么结束自己含苞欲放、绚丽多彩的生命,为何忍心抛下养育他们多年的父母,抛下殷殷教诲他们的师长,抛下朝夕相处的朋友和同窗,走上这条不归路?本文将就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展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44.
日本文化中多有对武力的崇尚和赞誉,也正是在这样的崇尚中,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充满了扩张和掠夺的欲望。这是一种原始人性的暴露,但更是被欲望扭曲的人性的表现。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作品《万延元年足球队》中暴力描述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暴力与荣耀、自杀的关系,以及暴力背后人的畸形生存体验,最终在完成对日本文化暴力信仰解构的同时,提出了如何在暴力之后的废墟之上重构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5.
王某,男,19岁,某职业院校大学二年级学生,从小倍受父母疼爱,未受到任何挫折。因向多年好友表白爱情受挫而产生痛苦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能自行缓解,前来咨询。根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与求助者商量决定采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缓解消极情绪,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346.
2008年10月1日,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附近,突然出现成群的不明鸟类,它们不断地撞向建筑物,造成大量伤亡。  相似文献   
347.
北海若 《青年科学》2010,(10):56-57
李宁说:“我喜欢笑,这是一种性格和态度。”也许大家还清晰记得22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上,李宁从吊环、鞍马上摔下来以后的一笑。他肯定也知道,在那一刻笑,他将从“英雄”变成“罪人”。  相似文献   
348.
陈浩  李娟 《科技信息》2010,(36):I0046-I0046
当今大学生自杀现象已非常普遍,本文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并对自杀的预防、干预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4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自杀动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现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试图对大学生自杀的成因、对策以及善后工作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350.
正工作压得焦虑心烦;陷入感情风波无法自拔;总是莫名其妙的动怒;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若遇到类似的状况,您可以考虑在今年的体检计划中加入一项"心灵CT"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与习惯。不过一个人的健康实力与健康管理范畴还不止于此。除了生理健康,还有心理与社会适应力水平,而这两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实力。做心理体检也成了眼下格外受到重视的一件事情。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对于现代人来说,健康与否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