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29篇
丛书文集   57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5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选定的8个春小麦亲本进行4×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得的F1代的9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穗小穗数、单株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都具有一定的正向超亲优势,且千粒重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都达到最高;其余性状出现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较少,且各组合间的差异比较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主穗粒数和单株平均穗粒数在组合间不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主穗长度在杂交组合间的表现差异是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株高、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和单株粒重是由非加性基因决定的;父本组对株高和主穗小穗数的影响较大,母本组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22.
李江  Chen  Kaoshan  Sun  Xiuqin  Song  Jinping  Li  Guangyou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7,13(2):216-220
A new extracelluar polysaccharide (EPS)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Antarctic bacterium S-15-13, identified as Pseudoalteromonas sp. After being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DEAE-Sephadex A-50 ionexchange and Sephadex G-100 gel chromatography, two mains fractions (EPS I and EPS Ⅱ ) were ob-tained. EPS I was composed of mannose, glucose and galactose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23kDa and EPS Ⅱ was composed of mannose only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62kDa. The effect of the polysaccharide EPS I on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of mice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PS I could markedly facilitat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might be a strong immunomodulator.  相似文献   
923.
谷子(Setariaitalica L.Beauv)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抗旱性强营养价值高.通过9月下旬谷子籽实成熟期,在净月和长岭取样测定,研究了中国谷子和日本谷子在生殖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及各性状之间的比较分析.谷子的生殖生长既受遗传物质决定,也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日本谷子的生态可塑性大于中国谷子.不同生境不同趋异型谷子的穗、茎、叶、叶鞘生物量与植株生物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随着植株生物量的增加而成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形式增加.而日本谷子具有更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在谷子的茎生物量拟合曲线中,其方程的确定系数R2值在0.7997~0.8826之间,又可以看出茎在谷子生殖生长中具有更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924.
以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为对象,从区域尺度沿环境梯度采样分析共19个样地的西藏沙棘叶长、叶宽、叶面积、长宽比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生长季月均降水、生长季月均温度),探究其叶片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沙棘叶长为13.66~31.48mm;叶宽为2.42~5.24 mm;叶面积为24.44~119.26mm2;长宽比为3.78~8.67.西藏沙棘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与生长季月均降水均极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月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叶长宽比与生长季月均降水和月均温度都极显著正相关.此外,从研究区内叶片性状与生长季月平均降水和温度的相关性系数大小可以看出,西藏沙棘在生长阶段其叶片性状对降水的响应要明显强于对温度的响应,降水影响着西藏沙棘叶片性状的格局.初步推断在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过程中,西藏沙棘对环境的选择受降水作用强于温度.  相似文献   
925.
将天然杂交选择出的14个翠菊株系露地播种,从定苗至种子成熟观测株高、有效花枝数、叶型、花枝着生角度、花型、单株冠径、花期、花层厚度、花序直径等20个性状,参照菊花性状评定标准和地被、切花的观赏价值,制定各性状的评价标准,并采用单性状比较和多性状综合评分法,筛选出适宜高寒地区夏季露地地被栽培和切花栽培的优良株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切花型最优的为9号,其次为4号、8号;地被型最优的为1号,其次是9号和4号。  相似文献   
926.
为探讨生长在喀斯特石灰岩山地植物叶片性状适应特征,在重庆中梁山海石公园选取乔、灌、草三种生活型植物共30种,分别测定其叶干质量(mLDMC)、比叶面积(SLA)、叶pH、叶碳质量(mLCC)、叶氮质量(mLNC)和叶碳氮比等六个叶片性状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叶片性状因子变异系数不同,其中,植物mLDMC、SLA和mLNC变异较大,分别为28.7%,50.8%和21.4%;mLDMC和SLA在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存在显著差异,与乔木和灌木相比,草本具有较低的mLDMC和较大的SLA,而乔木和灌木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所有叶片性状因子中,植物mLDMC和SLA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因子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mLDMC和SLA是植物资源利用分类轴上划分植物类群的最佳指标,石灰岩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性状不同,这是植物和环境相互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7.
近年来,随着稻田直播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对栽培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比较杂草稻与水稻籽实之间的形态差异,能够为进境检验检疫中杂草稻的鉴别提供技术参考.从上海郊区(县)稻田内采集了包括杂草稻和水稻的98份样品,定量地测定了这98份样品的籽粒长和粒宽、籽粒长宽比、小穗长、芒长及株高,并对籽粒的颜色进行了分级.基于以上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发现98份样品可以区别出3组,分别包括57、33和8份样品,结合落粒性、穗形、种皮颜色及成熟时间等性状,明确组1为杂草稻,组2为栽培稻组,组3为少量形态上介于杂草稻和栽培稻的样品.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无度量多维标定这两种排序方法对98个样品进行分析,进一步展示了各样品间的形态差异特点.方差分析发现,上海地区的杂草稻在粒长、粒宽、粒长/宽和小穗长这4个指标均显著地大于水稻,但是两者在株高和芒长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28.
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共存物种的生态和进化相似性是用于验证群落构建机制的关键信息之一,生态学家常用系统发育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间接或直接估算相似性,从而揭示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均能检验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过程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并为解决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之争提供新的视角。根据现代物种共存理论,在不同的功能性状进化模式下,不同生态过程构建的群落功能结构和系统发育结构可能不同,聚集的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可能在性状进化保守的情况下由生境过滤过程构建,也有可能在性状趋同进化的情况下由竞争排斥过程构建而成,因此检验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信号对于推断群落构建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联合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研究将能更加精确地推断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联合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研究干扰和次生林演替对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物种共存机制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干扰的响应及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构建机制,为群落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9.
为给有机粳稻栽培中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开展农家肥(腐熟的人畜粪)施用技术研究。以高原粳稻楚粳28号为试验品种,采用盆钵种植,设置两个变量因子,即3种施肥量(100g/钵、200g/钵、300g/钵)和4种施肥方式,设施用复合肥料(颚中复合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研究对高原粳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收获指数和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农家肥施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增加到4500kg/667m2时,其有效穗、实粒数、着粒密度、产量等方面都达到最优并且超过了施用复合肥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并能提高稻株对土壤中N的利用率;不同施肥方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生产上建议农家肥的施用量为4500kg/667m2左右,施肥方式可根据农家肥积存的速度、劳动力的多少和田间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30.
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6127G全承载城市客车进行轻量化设计.从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材料的合理使用两方面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优化方案,优化后对车身强度和刚度进行校核,以检验优化结果的合理性,确保结构在满足强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减轻质量.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身质量2 570.25 kg,减轻了105.83 kg,整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