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了评价沁水盆地山西组的致密气勘探潜力,应用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稀有气体和生排烃概念模型等实验技术方法,综合分析了山西组致密气的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泥岩和煤岩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较大,有机质为Ⅲ型干酪根且达到高-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泥岩和煤岩的生气潜力巨大,生气量分别达到11.44×10~(12)、39.33×10~(12) m~3,山西组致密气资源量为0.14×10~(12) m~3。稀有气体Ar同位素比值表明泥岩是致密气的主力气源岩,其生成的天然气对致密气的贡献率为70.1%,煤岩的贡献率为29.9%。根据盆地的埋藏-热演化史和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确定山西组致密气存在2个成藏期,对应的成藏时间分别为中-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此次研究定量评价了沁水盆地山西组致密气的成藏条件,可为该区致密气的勘探提供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42.
 大安沿江地区是近年吉林油田重要靶区,其油气成藏模式的剖析是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源控含油气系统理论,对生、储、盖、圈静态要素及其生、排、运、聚、散动态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的成藏模式。研究了松辽盆地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油气运聚场,揭示了靶区油气成藏模式及控藏因素。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靶区北部的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由青一段生成并排出的油,在浮力作用下,经沟通青一段和葡萄花油层的断裂进入葡萄花油层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3.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原油的生物降解现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白垩系吐谷鲁群原油既表现了轻微-中等的生物降解(饱和烃分布不完整)特征,又表现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存在25-降藿烷)特征;侏罗系西山窑组X1段原油同时表现了无生物降解(饱和烃分布完整)和严重生物降解的特征,而X4段原油无任何生物降解.轻微-中等生物降解原油的凝固点和含蜡量明显降低而密度有所增大.严重生物降解原油的生物标记物分布特征表明,Ts,C29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具有较强的抗生物降解能力,C27规则甾烷抗生物降解的能力强于C28规则甾烷.根据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推测白垩系和侏罗系油藏都是异地油藏破坏后再运移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4.
宾都尼盆地是印尼东部重要的中生界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内坳陷、裂谷期、被动陆缘和挤压反转期4期构造演化,形成现今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古生界,晚二叠世与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始晚中新世,以生气为主。侏罗系三角洲-滨岸砂体为优质储层,原生粒间孔发育,平均孔隙度15%,平均渗透率18mD,属于中孔-中高渗透储层;盆地中北部前渊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背斜、断背斜圈闭,且发现了大量气田群;天然气多以“下生上储”,即从前渊坳陷气源灶沿着砂体和断层运移至侏罗系砂岩圈闭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质量和有效圈闭是侏罗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东部逆冲褶皱带与海湾南部斜坡带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45.
辽河兴隆台变质岩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兴隆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油气来源及油气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序列包括浅层风化壳高压和深层内幕裂缝常压两个成藏系统;两个系统油气性质相同,正常原油饱和烃的质量分数大于75%,异戊间二稀烷烃质量分数低,Pr/Ph(姥鲛烷与植烷的相对丰度比值)在1.0左右,伽玛蜡烷丰度低,规则甾烷呈V形分布,为该区迄今所发现成熟度最高的原油,都来自南侧清水洼陷沙三段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油气运聚成藏时期相近;输导系统和油气聚集控制因素明显不同;油气成藏具有单向油源、复式输导(不整合、断层、内幕裂缝)、双向运移(侧向、垂向)和多期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沉积盆地及地球复杂巨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思想和方法论.方法 通过综合研究、全面总结归纳和系统对比.结果 沉积盆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型开放、耗散动力系统和成藏(矿)系统,具有典型复杂性系统中诸多鲜明的个性特征.将其复杂性总结为10方面特征.结论 当前认识到盆地等地球系统为复杂巨系统,处理和解决相关地质、矿产等问题应有与传统还原论不同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论,并有意识从新的视角去探索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7.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天然气远源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钻探和开发成果为基础,分析了嘉陵江组气藏的烃源、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等成藏要素,研究认为烃源断层是二叠系和更深层烃源层中天然气进入嘉陵江组的重要输导条件,烃源断层不发育的构造因为嘉陵江组自身烃源条件差难以形成气藏.嘉陵江组天然气藏为依靠喜马拉雅期断层输导的远源成藏模式,成藏控制因素可概括为:烃源断层控制了气源;沉积成岩相带、中三叠世末期古隆起剥蚀作用和裂缝发育控制了储层分布、储层渗透性与连通范围;古隆起剥蚀作用和断层作用同样控制了圈闭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48.
川口油田西南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4+5储盖组合邻近主要烃源岩层(长7),且在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储油砂体两侧及上部为漫滩沼泽及分流间湾沉积的泥岩、致密粉砂岩,构成上倾岩性遮挡,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油层主要分布在北北东走向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北东向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主要受沉积相带、优质储盖组合和运移输导条件3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49.
东北新区二连盆地共有7个勘探区块,面积19628.031km^2,横跨乌兰察布坳陷东部、苏尼特隆起、腾格尔均陷、马尼特坳陷、乌尼特坳陷的15个凹陷或洼槽。本文通过对二连盆地勘探开发现状和东北新区勘探现状的分析,并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和二连盆地邻区勘探的成功经验,初步总结出了二连盆地油气藏的形成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对勘探区块分析,明确了有利区块和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0.
刘海艳 《甘肃科技》2012,28(3):40-44
以辽河坳陷中央凸起海外河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构造特征、油源条件、输导条件、储集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特点,建立了海外河潜山内幕“层状油藏”成藏模式.海外河潜山两侧紧邻清水、二界沟两大生油洼陷,中间的大洼断层、二界沟断层成为两洼陷内古近系油源向潜山内幕运移的通道.油气沿着这两条深大断层从侧面向潜山运移,这种“侧向供油”方式是潜山内幕成藏的关键,而“供油窗口”的幅度决定了纵深方向含油气范围.指出多期构造运动导致潜山内幕裂缝发育,在断层附近形成裂缝集中发育区.风险探井海古2井的勘探充分证实了潜山内幕多层段含油的特点,揭开了海外河潜山内幕勘探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