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成年人最主要的传染性杀手。每年全世界约有一千万新发病人,约有三百万人死于结核病,它是单因素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结核病主要影响世界上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结核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致死性结合,加快了结核病的流行进程。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柳酸、氨硫脲、异烟肼等相继问世,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化疗时代。在70年代前,对病人的管理主要采取住院治疗,当时的疗程大多是12~24个月,多数病人无力长期住院治疗,因此疗程后期以及相当一部分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治疗的病人不得不在门诊接受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较差。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便于管理,迫切需要缩短疗程。60年代,利福霉素类药物的问世,及基于对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作用的认识,许多研究者开始进行不同抗结核药物组合以及不同的治疗疗程试验,JohnCorfton爵士、WallaceFox博士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的实验,促使短程化疗的出现,也就是现今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6~8个月的治疗计划,这种有效方案使结核病治疗缩短了一半时间。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结核病控制将继续受分子生物学发展之惠,在结核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易感个体的基因治疗、新型抗结核药物和疫苗的研制、耐药的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将得益于分子生物学之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对已有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推广普及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作用,着重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有关的基础、临床研究,面对在人类历史上肆虐数千年的结核病,需要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卫生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等领域的合作和相互促进。在人类消除结核病的漫漫历程中,科技的发展将为下一世纪的结核病控制带来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感染性疾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抗生素类药物是治疗和控制感染性疾病首选,中国抗生素产业的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强抗生素产业的科技创新强度,加快换代速度,不断提高其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7):45-45
抗菌素是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医源性公害:临床上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时,往往引起患者非感染部位微生态菌群失调,而导致抗菌素伴联性疾病(如阴道炎、肠胃炎等);衣牧业、水产养殖业大量使用抗菌素,导致各种农产品中残留抗菌素,危害人类健康制药企业、大型医疗机构任意排放的含抗菌素废水,既污染了环境,又加速了环境中耐药菌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疾病DNA疫苗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丙型肝炎,爱滋病,结核病,疟疾,麻疹等几种感染性疾病DNA疫苗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没有认识到前列腺炎危害的男性朋友都会问,得了前列腺炎会不会自己好呢?专家提醒,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对男性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林能弟 《海峡科学》2004,(12):103-104
抗生素是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由于抗菌素的应用,过去许多致死性传染性疾病得到控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新型抗菌药的研究开发及医院市场的影响,出现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本文就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现象及其预防措施谈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医务人员就将抗菌药物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菌药物治疗。首先要知道,滥用抗菌药物,可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呢?笔者在临床工作总结中和通过学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文献谈点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9):55-56
艾滋病治疗目前国际上通用的HAART(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由于其毒副反应、耐药性等,使很多患者无法坚持治疗。同时业界对艾滋病治疗也存在两种认识:一是早期HAART疗法,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传播;二是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无症状期患者不使用HARRT,等感染者发病后,再给予HARRT治疗。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以及众多的方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改善症状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且毒副作用小,宜于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1月10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国家主席习近平亦亲切地与她握手问候。时隔半年的7月24日,国际科研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38.597)在线发表她担任通讯作者的论著《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通过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给全球医学科技研究提供新思路。从治病救人的"人工肝"到微观世界的"感染微生态"在论著发表前,世人对李兰娟院士在微生态研究领域中的成就了解并不多。她的名望,来源  相似文献   
20.
《天津科技》2004,31(6):17
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王磊博士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863”专项——“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课题组经过2年的潜心科研攻关,近期取得重大成果,“重要致病菌检测芯片”第一代样品研制成功。该生物芯片是基因检测芯片的一种,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