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江水明 《科技资讯》2013,(29):235-235,237
人在行为知觉上的美的体验在空间中完成,室内环境设计同样针对某特定空间。现时,人们对生活空间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他们在追求高层次精神意识空间。室内环境设计这一建筑学和美学派生出的边缘学科,呼唤人文环境设计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2.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常常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词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死记硬背,丝毫不能体会诗词中蕴藏的情感,更谈不上品味其意境美。作为师者的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诗意栖居在古诗词课堂。  相似文献   
33.
翻译单位的研究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中特殊的一种,必然有着自己的翻译单位。诗歌翻译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翻译,对其的翻译必然会涉及到翻译诗歌背后的文化,同时,由于源文本中诗歌的形式是不可再现的,因此,诗歌的翻译不可能在词、词组或句子上一一对应,其翻译单位必然是在语篇的位次之上的,即意境。  相似文献   
34.
意境是从中国诗词和绘画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艺理论,强调情景交融、神思妙悟。意境的重要审美特征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阅读有意境的作品要运用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想象和联想,着重体悟它的余味、余意,才能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35.
白婧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27-128
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现代、后现代建筑思想与精神融合问题,以及民居建筑的意境融合问题,其中谈到几种生态审美思维方式值得参照.  相似文献   
36.
李淑玲 《科技资讯》2006,(30):219-220
园林铺装作为构园的一个要素,其表现形式风格各异。园林铺装表现的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中,主要通过色彩.图案纹样.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铺装要出彩,需掌握巧选材.重色彩.重视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重意境等几个技巧。  相似文献   
37.
朱自清先生一生耕耘不辍,大胆开拓,敢于超越,他的散文创作以诗画入文,融诗情画意于文中,继承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和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体现了艺术家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艺术内涵,作品不仅有独特的形式美,更具有深刻的内涵美,这是他的作品历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论许浑诗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多产诗人,许浑的诗歌尚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本文试图从格律之美、意境之奇和“气格卑弱”辩三个方面,通过对许浑诗的具体分析,认为无论从格律还是意境而言, 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而多为前人贬抑的所谓“气格卑弱”我们也不能简单肯定。  相似文献   
39.
公园雕塑越来越被城市广泛使用,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但是,粗制滥造、败坏人们对雕塑审美趣味的现象出现了。既不考虑环境,也没深刻立意,更无雕塑意境。通过对城市公园雕塑的欣赏,详细说明雕塑在环境中的意境以及雕塑意境产生的条件,提出应该如何欣赏雕塑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40.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