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8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华元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3):119-121
吕不韦、刘安分属不同的朝代,却有着十分相似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与君主的政治主张、生活作风不同。  相似文献   
52.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早已深入人心。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亚氏提出的悲剧理论也一直被用作分析悲剧的理论基础。用该理论分析《苔丝》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以期帮助读者有效地理解苔丝悲剧人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53.
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通过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制度造成的冲击以及宗教和伦理道德对女性制约所造成的悲剧,表明了深刻的批判精神。他的小说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德莱塞的主要长篇小说中的几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为分析对象,表现出作家对底层人们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54.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具有公共资源特征,即“公地”特性。由于土地权能分散、权属不明确,导致土地流转不顺畅、欠规范,引发了“反公地悲剧”。因此,应采取扩大农户的土地权能、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从而加快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55.
沈从文的小说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心动魄,却依然不乏给人以灵魂触动的佳作,这多归功于那层一直笼罩在他作品上的深重的悲剧意蕴。在他所构建的悲剧作品中野蛮落后的习俗、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连同都市文明的侵袭像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铁链,整个人类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导致了许多人悲剧命运的产生,不管是落后的湘西、文明的都市,还是生存在两者冲击的夹缝中的人们,或死亡或离别或扭曲人性或走上"未了路",再加上那不可预知的偶然事件,将故事的主角一个个地引向了悲剧的结局。浓重的悲剧情绪弥漫其中,也许,作者正是要从这些悲剧中,呼唤人类最本真力量。  相似文献   
56.
彭舟 《科技信息》2009,(34):362-363
在李安的电影作品中,无论是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还是家庭伦理的痛苦纠葛,都是沉浸于导演镜头下的悲剧意识。所以从悲剧的视角和尺度来把握李安的电影作品既可以避免以往文化研究、文化比较的泛泛而谈,又使得李安电影的文化脉络更为清晰和具体。  相似文献   
57.
曲哲涵 《科技智囊》2013,(12):I0010-I0012
中国保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险市场运行平稳,经营效益大幅提升,已步出两年多来保费增速减缓、经营利润下滑的“泥淖”。分项看,前三季度保险业“成绩单”有三个亮点:一是保费趋稳一一前三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432。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8.
邹小忆 《科技信息》2011,(4):167-167,168
君特·格拉斯著名中篇小说《猫与鼠》自问世以来即引发无数文学研究者的评论分析,本文欲在理解作品"猫"与"鼠"意象之余对小说主人公马尔克的悲剧命运做浅要分析,以不同视角对以往评论观点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9.
克莱特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他的情爱历程充满着人性对道德、法律的较量。  相似文献   
60.
宋遗民身处易代之际,其内心所承受的悲痛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悲叹,对汉文化的痛惜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哀怨,在咏物诗中得以集中地体现。宋遗民诗人不仅丰富了咏物诗的情感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且为这一诗体注入一股悲壮、严正的人文气质,其对后世,尤其是明遗民诗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