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恶性肿瘤细胞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电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处于场中的物质有力的作用.在陡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膜内外表面有很强的电场分布,同时由于细胞膜的介电常数与细胞外液、细胞质的不同,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必然有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电场应力.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外加电场的作用使得细胞膜受到来自细胞外液与细胞质两个方向的压力,作用在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电场应力的数量级比正常细胞大1个数量级.因此,在陡脉冲电场的作用下,恶性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具有更大的敏感性,这种电场应力的作用势必对恶性肿瘤细胞膜造成巨大的损伤,使得细胞的生存环境和遗传物质受到严重破坏,并导致细胞发生不可逆性电击穿而死亡.  相似文献   
22.
以二茂铁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的二茂铁吡咯并[1,2-α]喹喔啉哌嗪类衍生物1a-h.产物针对恶性疟原虫FcB1,K1,F32等菌株进行了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其中芳环上4-位硝基取代的化合物1h体外抗疟活性最优.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具有更好活性的抗疟药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针对广西百色油田那读组地层复杂,在该地层钻进极易发生井壁失稳导致恶性坍塌的井下复杂情况,特别是 在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更易发生恶性坍塌甚至卡钻的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那读组水平井强封堵油基钻井液体系 研究。该钻井液体系以纳米级固液复合等封堵材料增强封堵性能,同时体系具有较强的抗污染性能、良好的润滑性 能等特性。该体系在坤8-6HF 井三开进行了现场试验,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地保持井眼稳定,优质的油基钻 井液性能满足了安全钻井施工的需要,很好地解决了百色地区那读组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恶性坍塌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间变性胶质瘤(Anaplastic glioma,AG)组织中病理类型、IDH-1基因突变以及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综合治疗后发生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7例间变性胶质瘤标本采用基因片段测序的方法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情况。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随访,结合肿瘤的病理类型,探讨其对术后PsPD发生的提示作用。结果:47例AG患者中有24例出现早期进展(6个月内)。9例PsPD中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分别是6例和7例;另15例真性复发患者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分别是3例和5例,IDH-1突变对PsPD检出率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相比,无明显差异(2<0.02,P>0.9);PsPD中含少突胶质细胞病理成分的4例病例,包括3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和1例间变性少突显形细胞瘤(AOA),全部发生IDH-1突变,另5例间变性显形细胞瘤(AA)中有2例发生IDH-1突变,IDH-1突变对PsPD检出率与病理类型中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相比,无明显差异(2=0.5,P>0.5)。结论:病理类型中含有少突胶质细胞成分、存在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可以作为间变性胶质瘤中预测PsPD的可靠客观预计指标,有利于鉴别肿瘤PsPD和真性复发。  相似文献   
25.
张路 《科技资讯》2008,(33):29-29
本文在对常见蠕虫传播模型活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蠕虫对抗的蠕虫传播模型,最后讨论了该模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白介素-2联合顺铂(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经导管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和DDP治疗,对照组仅用DDP治疗。结果白介素-2加DDP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白介素-2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 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 脉导管引流注入药物和生物制剂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32例患者胸腔留置术均一次成功,无气胸、血胸、腔内感 染等并发症.引流时间5~21d,平均10d,所引出的液体量4000mL~11000mL,平均引流量8000±250mL.无1例患 者堵塞.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的59例实体瘤患者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免疫表型的变化,为恶性实体瘤患者开展CIK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59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加入IFN-γ、CD3McAb及IL-2三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10~14 d;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IK细胞培养前后的免疫表型,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单个核细胞,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56+细胞,CD3+CD56+细胞均较培养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细胞,虽然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表型的细胞比率与培养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8+细胞比率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K细胞的纯度从培养前(9.90±8.96)%增至(46.55±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CIK细胞纯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9.
硫酸软骨素A介导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粘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硫酸软骨素的粘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可粘附于各种器官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这种粘附被认为是红细胞膜表面分子与内皮细胞表面分子间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CSA为内皮细胞表面感染的红细胞的粘附受体和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的配体。  相似文献   
30.
有关文献报道癌肿是引起心包积液最常见的原因 (占 2 9.5% ) [1] ,我院 1 989~ 1 999年收治心包积液 2 1例 ,其中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男 4例 ,女 2例 ,2 0~ 30岁 1例 ,40~ 50岁 2例 ,大于 60岁 3例。诊断 :4例继发于肺癌 ,经病理诊断均为腺癌 ,2例为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 :6例均有心界扩大 ,胸闷、气促及阵发性咳嗽 ,心动过速、心音减弱 5例 ,胸痛及周缘水肿、肝大各 4例 ,浅表淋巴结肿大 3例 ,1例合并有脑转移。X线检查 :6例均有心影增大 ,右上肺癌 2例 ,右下及左上肺癌各 1例。 3例有纵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