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15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青年科学》2013,(11):45-45
一名英国心理学家指出,听每分钟50-80拍的流行音乐有助学习,可以让大脑更容易地学习和有效记住新信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9,(7):51-51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邛可希曾设计过一个实验:他请了几个大学生自愿做他的实验对象。还有其他5个人是事先串通好了的假试者,即我们俗称的“托儿”。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9,(9):49-49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3,(5):46-46
生气和消气是人类情绪正常的代谢,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生气和不断地消气来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涵养的人,不是不生气,而是会自我排遣,迅速消气。那些常生气又不伤身的人,就正是会消气的人。如果不会消气,气不能及时地发散出去或消散得过慢,将气憋在心里生闷气,对健康势必造成损害。鉴于此,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人们少生气,同时劝导大家要学会消气,要学会掌握这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  相似文献   
15.
电磁"幽灵"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的神经心理学家迈克尔·珀辛格(Michael Persinger)认为,"幽灵体验"是由于人的大脑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引发,而且认为在人的头骨外侧施加非常微弱的磁场可以很轻易地获得这种感受,这一点更容易引起争议。在珀辛格的典型研究案例中,参与者被带到一间实验室,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  相似文献   
16.
婴儿看世界     
马冰 《科学大观园》2011,(16):79-80
悬在摇篮上方的彩色玩具缓缓地旋转,摇篮里的宝宝却睁着圆鼓鼓的眼睛凝视着这场永无赢家的比赛,仿佛想要洞悉世间最深的奥秘…此时,小家伙究竟在想些什么?十多年前,许多心理学家仍认为这些举动毫无意义。在他们看来,婴儿只能意识到“当时当地”,除了通过感官感觉这个世界外,不具备任何其他认知能力。而且,3岁以下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也无不说明他们尚不具备区分现实与虚幻、合理与荒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毛毛虫效应     
《科技智囊》2010,(12):I0047-I0047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9,(15):49-49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认为心脏会思考,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心里而不是大脑里,于是有了“心理”“、心灵”“、心情”等说法。现代科学研究则表明,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心脏。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则表明,心脏可能真的会影响人们的性情。这个说法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反对。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美国…  相似文献   
20.
张光明  龚雯莉 《科技信息》2007,(15):128-128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端于德国,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维台默、考夫卡和苟勒。格式塔是德文译音,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图形样式,重要是指组织整体。格式塔派一个特点是援引了现代数理科学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