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9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757篇
系统科学   598篇
丛书文集   515篇
教育与普及   68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9篇
现状及发展   110篇
综合类   1282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621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848篇
  2007年   806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360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343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隧道效应器件的量子力学理论 ,说明了隧道效应电子在势垒区内部的行为 .  相似文献   
72.
离子束改性对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Si/SiO2衬底上制备了(NiFeCo)36Ag64颗粒膜.用四探针法测量了注入Co离子前后(NiFeCo)36Ag64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变化.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颗粒膜的形貌及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注入Co离子对颗粒膜巨磁电阻有显著的影响,在相同退火温度下,注入离子可使GMR效应提高一倍以上.随着退火温度增加,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先增加而后减小,在360℃下退火可获得10.2%的最大室温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73.
用基团模型的3d^7离子在三角对称下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CsMgCl3晶体中Co^2+杂质中心的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和A⊥。计算中,不仅考虑了基态和激发态间的组态相互作用效应,而且考虑了3d^7离子d轨道与配体p轨道之间的共价效应,与这两种效应相关的参数可由所研究晶体的光谱和结构数据得到。在考虑了键长与键角的微弱畸变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观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4.
分析和讨论了一种新型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该传感器是根据流动电热效应,直接将角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和其它形式的角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5.
用解析法对双势阱分子的自发隧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粒子的自发隧道效应周期与能级裂距成反比关系,从而对隧道效应对双势阱分子激发态的稳定性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76.
77.
在系统讨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复杂历史之后,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状上升过程,即“非球→球→非球…”的过程。在经历了5次“非球→球”的认识反复之后,目前人类已跨入对地球本身便存在着“球(?)非球”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认识这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8.
探讨了现行的五种抗紫外线性能测试的标准的之间的差异,织物调湿大气的湿度对UPF值的影响,以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会对测量数值产生影响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79.
说起液晶,人们都不陌生。其相关产品早已走进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液晶体及其性质的发现,却纯属偶然。1888年的一天,奥地利生物学家鲁道夫·莱尼茨尔为了研究类固醇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已在实验室中忙碌了一天。傍晚时分,他用有机酸制成了苯甲酸胆固醇晶体,意犹未尽的他忘记了疲劳和饥饿,想再工作一会儿,用实验测出这种晶体的各种理化性质,并决定先从它的熔点着手。在实验过程中,莱尼茨尔惊奇地发现这种晶体竟然具有两个熔点:当温度升至晶体的第一个熔点时,它开始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又出现了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80.
李海波 《松辽学刊》2003,24(1):26-30
采用液相化学方法并结合热处理及高压等手段制备了纳米材料样品,利用穆斯堡尔效应,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关纳米材料特殊性质的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