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0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分析不同低温下船用钢材单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对低温下船用钢材弹塑性曲线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方法】选用EH36钢作为试验材料,对试件进行三种低温下的单向拉伸试验,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采用弹性-幂次强化模型本构关系进行拟合,对比不同温度下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对EH36钢在不同低温下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屈服强度和塑性应变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结论】EH36钢塑性强化参数采用有效塑性应变,计算得出预加应变时逆向加载的一维应力-应变关系,为此材料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本文用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给出了具有反向屈服自紧厚壁圆筒的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的解,给出了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厚壁圆筒所能承受的压力,以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讨论了一类具有第二边值条件的弹塑性问题弱解的正则性,利用L.Nirerlberg差分方法得到了解的W~(2'2)-正则性;利用M.Giaquinta's Reverse Holder不等式方法得到了解的W~2'r)-正则性(r>2),进而,由嵌入定理得到了解的Holdlr连续性。  相似文献   
54.
本文应用Hill正交各向异性塑性理论和稳定的能量法则,推导出各向异性薄板在对角拉伸下皱曲的弹塑性稳定方程,并计算了两种材料LY12M和SPCEN的失稳临界值,理论计算与YBT试验较吻合。  相似文献   
55.
本文在等温小变形弹塑性内时本构方程偏量形式的基础上,把初始缺陷视为初始位移,推导出了带有初始几何缺陷的非线性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方程。可用于分析缺陷对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反应的影响,也可用于带缺陷的非线性问题求解及稳定性分析。文中给出的算例表明本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6.
57.
导出了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曲线及其方程.应用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对旋转园盘、厚壁园筒和具有园孔的大平板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用Mises和Tresca屈服准则计算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8.
本文报道一种求解门式刚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弹塑性大变形响应的简便分析方法。考虑到精确测量接触力的困难知问题的一般性,将冲击物与结构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当响应处于弹性时系统比拟一“弹黄-质点”系;当刚架冲击点及二结点处出现全塑性截面时,认为塑性变形起主导作用,而将刚架的变形以一单自由度刚塑性模态的运动表示。最后应用弹性与塑性分离的思想,以即时速率计入应变率效应,获得了刚架跨中受到质块冲击时响应全过程的解析解。本文解答与实测曲线及SEP解答进行了比较,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59.
本文在东乡铜矿砂质页岩的大量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软岩的粘弹塑性流变力学模型。该模型更广泛地反映了这类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此外,应用该模型研究这种砂质页岩的力学性质时,发现了模型参数是应力和时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60.
应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钢制压力容器简体在制造成型时产生的残余应力,指出按中径公式设计时不应忽视残余应力,建议将简体由四周向水压试验应力控制在0.8[σ]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